近年來,區人民法院注重發揮“審判職能、服務平臺、宣傳教育”三項優勢,在履行好審判職責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治工作,延伸司法服務觸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推進平安宜秀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群眾安居樂業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一是發揮司法審判職能優勢,公正司法維護穩定。堅持寬嚴相濟,嚴懲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對輕微犯罪落實社區矯正,依法保障人權,注重減少社會不和諧因素。做好民商事審判工作,穩妥審理涉及民生糾紛案件,同時研究案件高發集中領域,洞察經濟社會發展“癥狀”,及時組織調研,并從法律角度提出“癥結”開出“藥方”。注重對案件中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審慎處理征地拆遷、群體性糾紛、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等矛盾易激化案件。
二是發揮司法服務平臺優勢,激活載體化解矛盾。創新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依托基層調解工作室,完善服務網絡,延伸服務觸角,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化在源頭;成立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辦公室,由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負責具體工作。開展巡回審判,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企業,開庭審理一些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案件,“心連心服務群眾,面對面普法教育”,注重司法儀式,展現法律威嚴,達到“審結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是發揮司法宣傳教育優勢,營造氛圍鞏固效果。主動回應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高度關切, 注意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關注度高的典型案例,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通過微博、視頻、網站、報刊等媒體舉案釋法、廣泛宣傳,以增強群眾法律維權意識,教育群眾自覺遵紀守法,引導人民群眾積極維護社會穩定、參與法治中國建設。同時,以開放的姿態、發展的思維做好普法宣傳教育,既“請進來”,開展“法院開放日”和“代表委員看法院”活動,舉辦專題法律講座;又“走出去”,送法下鄉村、到企業、進社區,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法律、法規,補足青少年守法意識之“鈣”,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讓祖國的花朵在文明法治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張金龍 何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