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這一問題,德國聯邦衛生部不久前宣布,一項法定醫療加強法將于明年1月23日正式實施,給予法定醫保人“4周保證”,即一旦患者病情被普科醫生確認為“緊急狀況”后,可即獲轉診證明,并且保證預約到4周內的專科醫生會診機會。如果“4周保證”無法實現,那么患者可以直接去醫院就診。
根據新法律,經法定保險公司認可的醫生聯合會各州分會,有權對專科醫生預約看病時間進行統籌調配。具體的統籌調配過程,將通過打造專科醫生會診預約服務電子平臺來實現。平臺開發將由16家醫生聯合會分會共同完成。目前,病人預約會診只能是翻閱當地電話簿黃頁或者上網搜索專科醫生門診,挨個打電話給門診前臺詢問預約可能,手段原始且低效。平臺建立后,專科醫生的基本信息和預約時間都會電子化并聯網,患者只需在電腦前動動手指,等待平臺分配即可。
德國法定醫保醫生聯邦聯合會遠程信息處理專家弗洛里安·福爾曼介紹,得到轉診證明的患者,在平臺上輸入基本信息和預約需求后,將在系統內生成一個預約識別碼。電子平臺按照“就醫路程在30分鐘內”的原則,配對一名專科醫生,并提供該醫生的3個預約時間供患者選擇。
德國法定醫保醫生聯邦聯合會主席安德里亞斯·蓋森表示,就目前對平臺功能的討論設計來看,自由挑選專科醫生和就診時間的功能,沒有考慮在內,即“患者只能被動接受分配給他的醫生預約”。不僅如此,平臺上的預約時間,需要醫生自主在線登記提供。
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協會專家福格爾指出,預約等待時間過長,本質上是醫生資源過少的問題,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僅靠將會診預約上線,仍舊“治標不治本”。“不過人們好歹能夠在平臺上看到,自己的會診預約到了什么時候,而不是一味漫長的等待。”
(本報柏林12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