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晶晶、王慧慧
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自己的家鄉陜西的省會西安接待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這是他首次在家鄉接待外賓。
“今天,我們如約在我的家鄉相會,我很高興能在家鄉接待你。希望你在這里度過愉快的時光。”習主席在陜西大會堂迎接莫迪,兩人親切交談。
習主席所說的“如約”,緣自兩人一年前的約定。去年9月,習主席訪印時首站做客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莫迪專門安排訪問行程并全程陪同。習主席當時邀請莫迪下次來華到自己的家鄉陜西看看。今天,莫迪履約而至,也將訪華行程首站設在習主席的家鄉。
中印領導人交流近6小時
正式會見、參觀大慈恩寺、歡迎晚宴、城墻散步、觀看文藝演出……習主席與莫迪相處時間長達近6個小時。從兩國關系到經貿合作,從人文交流、地方友好往來到妥善管控分歧,中印領導人深入、坦誠對話,就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伙伴關系達成諸多共識。
在西安南城墻箭樓,習主席設宴款待莫迪。巍巍的古城門樓,大紅燈籠高掛。遠處,古城夜色繁華璀璨。西安的古老與現代在這里交匯。
習主席和莫迪互贈的禮品都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習主席向莫迪贈送的是珍貴出土文物銅車馬的模型,以及中文和印地語的《大唐西域記》。莫迪回贈了習主席釋迦牟尼舍利罐的復制品,釋迦牟尼頭像復制品,以及出土這兩件文物的印度古吉拉特邦歷史遺跡的畫。
細雨飄落,習主席和莫迪在城墻上散步。正式外交活動之外的散步,是一種放松,也是一種友誼的交流。這幅畫面讓人聯想起去年習主席訪印時,兩人在印度薩巴瑪蒂河畔散步的情景。中印領導人“散步外交”成為海內外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
隨后,兩位領導人步入甕城,觀看了多媒體城墻實景文藝演出《夢長安》。演出分為“序·大唐禮樂”、“東方神韻”、“中印友誼”和“絲路飛天”四個章節,呈現了武術、鼓樂、芭蕾、印度歌舞等豐富表演形式。精美絕倫的唐裝、城墻上投影的印度建筑影像、古絲綢之路地圖……這些畫面讓觀眾重溫千年前中印兩國的友好交往史,可謂踏上絲綢之路,夢回盛世長安。
參觀大慈恩寺 贊中印悠久交往史
14日下午,兩位領導人會見結束后,共同參觀大慈恩寺。這座唐朝時期鼎盛的佛教寺廟是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
“大慈恩寺是中印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今天,我們共同參觀大慈恩寺,回顧中印兩大文明交流互鑒、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就是要推動兩國友好交流,為中印關系發展增添新的活力。”習近平說。
大慈恩寺建于公元648年,赴印度取經歸來的高僧玄奘是寺院首任住持。652年,玄奘為儲存從印度取回的經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并在此譯經19年。大雁塔原是一座仿照印度建筑形式修建的五層磚塔,武則天時期改建為七層。
初夏時節,寺內綠樹蔥郁。習主席和莫迪以大雁塔為背景合影留念。
在聽取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師介紹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的情況后,兩位領導人登上大雁塔眺望玄奘三藏院全景。他們還共同參觀光明堂和大遍覺堂,隨后進入地宮參觀玄奘頂骨舍利及從印度帶回的貝葉經。
“玄奘法師是印中文化交流的象征,他的印度之行將印中兩國人民很早就聯系在一起。這次西安之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莫迪告訴習主席。
在般若堂,莫迪仔細觀看描述唐太宗歡迎玄奘從印度返回中國的場景壁畫,并用印地語在貴賓簿上簽名。莫迪向寺院贈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菩提樹苗。60多年前,尼赫魯總理訪華時,曾向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贈送了一顆菩提樹。如今,這棵樹已枝繁葉茂,成為中印兩國人民友好的一個生動象征。
西安以盛大仿古入城式迎莫迪
西安是莫迪此次為期三天訪華行程的首站。14日傍晚,西安南城門外,戰鼓、長號響徹云霄,十三朝古都以隆重的禮遇——仿古入城儀式迎接莫迪“入城”。
巍巍城樓,旌旗遍布。身著戰甲的“武士”持械而立,掌燈“仕女”、“使臣”依次出迎,“宮女”翩翩起舞……這番景象仿佛讓人回到了大唐盛世。
西安的仿古入城式以“天下第一禮”的美譽聞名世界,許多外國元首、政要在此開啟古都文化之旅。
莫迪在“仕女”、“引者”等的帶領下經過御道,來到南門小廣場。身著唐朝服飾的最高禮賓官“鴻臚寺官員”向莫迪致歡迎詞。
“落吊橋,開城門,迎貴賓…”,隨著一聲令響,吊橋落下,城門緩緩打開。“金甲武士”魚貫而出,列隊相迎。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向莫迪贈送了“通關文牒”。西安市市長董軍將一把特制象征開啟古城大門的“金鑰匙”贈送給莫迪。
在“鴻臚寺官員”、“武將”、“文官”和“仕女”們的引導下,莫迪走過吊橋,步入敞開的城門,象征著進入中國國門。
西安在中印悠久友好交流史上有著特殊地位。莫迪的首日行程也與歷史、文化緊密相連。14日上午抵達后,莫迪還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大興善寺等古跡,大贊中國燦爛悠久的文明,寄語兩國文化交流更加緊密。
“非常高興看到中國人民的熱情。人文往來總是非常特殊。”莫迪14日下午更新了自己在新浪上的中文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