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過度依賴間接金融格局利用股權融資促進皖企轉型
“現面向全國公開征集安徽產業并購基金、安徽產業升級基金、皖江產業發展基金……”10月下旬起,一則《安徽產業發展基金公開招募參股基金管理機構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在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上掛出。 11月5日,省信用擔保集團副總經理范強介紹:“全國各路基金管理團隊報名意愿強烈,最終結果有待交易中心統計。 ”
在剛剛結束的2015安徽資本要素對接暨新型政銀擔企合作推進會上,金融機構業態較為齊全,有證券公司、股權投資管理機構、保險及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等。僅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就有144家,管理的資產總規模超5萬億元,管理基金超1000支。這些國內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機構此次來皖參會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了解600億安徽省產業發展基金更多的詳情。
談及設立如此大規模的產業發展基金,省投資集團董事長陳翔介紹,要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金融創新和金融深化,有效改變長期過度依賴間接金融的格局,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是當下的必然選擇。
專家稱,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已成為戰略投資者以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參與產業投資的主流方式,政策層面積極倡導有條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產業投資公司和產業發展基金,通過產融結合的創新模式,聚集社會資本,通過基金的專業化和市場化運作,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有機結合,推動產業現代化進程。
從安徽產業發展實際來看,隨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的實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啟動,我省的綜合優勢和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改革紅利加速釋放,價值洼地效應進一步彰顯,吸納全球資本、統籌全球資源正在成為可能。目前,安徽擁有A股上市公司88家,總市值近1萬億元,居中部地區第一位、全國前十位。組建產業發展基金可以抓住當前全球資本市場估值回落的有利時機,依托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開展境內外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實現資本與產業的雙贏。
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有機結合尋找專業化管理團隊運作基金
據范強介紹,根據組建方案,省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800—1000億元,先期設立600億元,省信用擔保集團和省投資集團各發起設立300億元。資金4年內分四期按2∶3∶3∶2的比例籌集到位。 “今年設立第一期,到位資金120億元,省信用擔保集團和省投資集團分別負責募集50億元和70億元。 ”
產業發展基金包括兩支母基金和六支子基金,兩支母基金負責組織招標子基金管理機構,對子基金運營進行監督和考核。子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子基金的募資、投資、管理及退出。
“基金將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子基金投資決策權完全委托管理團隊,政府不干預基金日常運作,最大限度發揮市場機構的專業優勢。同時,基金管理團隊不僅負責管理運營,也要負責募資,自己也要出資,從而建立起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相互制衡的共同體,從體制機制上保證了基金管理效率和效益。 ”
據了解,作為產業發展基金兩家發起單位,省信用擔保集團和省投資集團是省屬重點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具備較強綜合實力和投融資運作經驗。安徽開發投資基金下產業并購基金、產業升級基金是單一子基金,創新創業子基金將會是一個基金群,由若干支基金組成。 “組建方案體現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機結合,我們將尋找國內最好的‘獵手’來運作基金。 ”范強表示,基金管理的關鍵是選擇專業敬業的管理團隊,尋找專業水平高、募資能力強、市場信譽好、運營業績優,有志于在安徽深耕細作的投資團隊,確保基金的高水平專業化運作。
從頂天立地到鋪天蓋地引導服務產業轉型升級
基金組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體現在引導和服務于安徽的產業轉型升級,那么,什么樣的項目最受青睞?范強表示,產業并購基金和產業升級基金兩支子基金,將扶持一批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借助直接融資抓住機遇,實現短期迅速做強做大,實現彎道超越,我們稱之為頂天立地的基金;像創新創業基金,扶持一大批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我們稱之為鋪天蓋地的基金。 “像今年資本市場上動靜很大的安徽中鼎集團跨境收購德企法企等項目,就可以進入并購基金的視野。 ”
無疑,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高新科技類等領域將是產業發展基金的關注領域,如安徽省投資集團發起設立的安徽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母基金已于去年先期組建運作。截至9月底,投資項目共21個,完成年度約定投資額的135%,投入的項目有安徽華星智能停車設備有限公司、蕪湖雨田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涉及“三農”、環保等領域。據了解,去年組建的三只基金完全市場化運作,協議規模81億元,國有出資60%、管理機構募資40%,于今年4月已完成首期出資。
陳翔表示,下一步,產業基金還將探索股權投資領域的PPP模式,把政府的資源、市場的機制和社會的資金有效嫁接整合起來,探索一條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股權投資基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