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圍繞綠色宜秀和宜游宜秀建設目標,累計投入資金6600余萬元,栽植各類苗木300余萬株,綠化面積5萬余畝,綠道長度超過50公里,森林覆蓋率由29%提高到35%,城鎮人均綠地面積達到48.8平方米。該區還不斷完善環衛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著力推進污染源治理。目前,該區五橫鄉和楊橋鎮都建成了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建立了村收集、鄉(鎮)運轉、區處理的農村環衛長效機制,全區城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5%,位居全市首位。隨著北部新城和楊橋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全區城鄉居民生活污水將得到有效集中處理;地表水水質合格率100%,城鎮各功能區噪聲達標率100%,這兩項指標位居全省前5名,空氣環境質量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專項行動整治環境污染
宜秀區開展污染源治理與環保專項行動,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取締高能耗高污染等企業8家,關閉化工、造紙、水泥、礦山開采等重污染生產線15條,累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8噸,氮氧化物減少排放25噸,化學需氧量減少排放33噸,氨氮減少排放3噸。該區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堅決執行“四個不批”和“一個一律”:凡是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不批;選址與規劃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區域產生不利影響、群眾反映強烈的項目不批;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增加排污總量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不批;化工項目一律進入化學工業園區;從源頭上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堅持綠色GDP發展理念
宜秀區堅持綠色GDP發展理念,扎實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原料和能源的消耗。目前,該區有10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有3家企業開展了ISO14000環保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該區還大力發展藍莓、葡萄、特色水產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積極推廣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建成6個一村一品示范村、3家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6.5萬畝水面也已經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目前,該區生態產業初具規模,新增6家省級農林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市級農林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該區100畝以上種植大戶達到67家。旅游產業方面,該區目前已擁有4處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和1處國家森林公園,21家省星級農家樂。(通訊員 陳秀根 陶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