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宜秀十大看點之一:推動轉型升級 釋放發展活力
日期:2015-01-07 15:19:47 來源: 點擊:
2014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經濟社會發展的繁重任務和各種困難與挑戰,區委區政府不斷加速轉型升級步伐,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精心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活力加速釋放,各項經濟指標增幅位于全市前列。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總值48.5億元,增長10%;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增長2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億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億元,增長14%;全年規上工業產值84億元,增幅17.5% 。
科技創新 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前不久,英德利高速精密重載軸承滾動體智能化制造成套設備成功在上海參展。總投資10億元的旺旺五期PET項目主廠房封頂,首批1800萬美元的進口設備進入安裝階段。小龍人食品三條糖果生產線已經生產。紡織服裝產業泰亞鞋底生產線建成投產。傳統特色產業的優勢和支撐作用凸現出來,煥發出勃勃生機。
為了扶持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等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我區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爭取各類獎扶資金,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2014年,幫助清怡、嘉欣、中創工程、天有輕紡、天正電子、開門紅、朝陽膠輥、三陽塑膠8家企業爭取省級技改、創新、節能等專項資金共計382萬元。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新產品推介會,組織開展工業設計大賽、新型工業化課題申報,幫助企業推進科技創新、鼓勵企業擴大投資、研發新產品,擴大企業規模、創新創牌,形成龍頭和支撐效應。在旺旺、華泰、英德利、永安電子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區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等傳統產業不斷壯大。1-11月份食品加工產業產值 23.2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的30.2%,其中旺旺17.4億元,稅1.6億元,且單月產值首次突破2億元;紡織服裝產業產值 16.9 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的22%;機械電子產業9.6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的12.5%。
轉型升級 新興產業增添動力
去年“雙十一”,剛剛開園的556電子商業園的15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千萬元。落戶大橋開發區的556電子商業園于2014年3月份開工建設,9月份企業就入駐電商園,又一次創造了從企業開工建設到投產運營僅用半年時間的“大橋速度”。電子商業園開工之時,面臨企業用地變更和規劃調整等問題。大橋開發區工作人員僅用一周時間就為企業辦理了變更和規劃手續。556電子商務園總經理侍春鳴說:“大橋開發區不僅落實了各項優惠政策,辦理各種審批手續的速度也很快,解決了我們生產建設的后顧之憂,讓我們有精力專門抓園區建設。預計2014年展出56電商園入園企業可實現銷售額100億元。”
像556電子商務園這樣的新興產業已在我區悄然興起。2014年,區委區政府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設備制造業等7個領域,一手抓引進,一手抓提升,通過提高技術含量,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形成規模總量大,聚集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新興產業集群。嘉欣醫材、云存儲、中創高端磷脂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在我區建設投產,為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優化服務 園區建設迸發魅力
隨著土地政策的調整,我區變被動為主動,按照土地“三項清理”的要求,推進閑置土地、市場競爭能力弱的項目騰籠換鳥,加速精博健康食品產業園、三鑫電力小微企業創業園、英德利機械制作產業園、電商產業園、品牌汽車服務園等五大產業園建設,引進一批同類產業入駐產業園,實行合作發展,促進閑置用地、閑置廠房合理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著力形成“一區多園、多園聯動”的集聚效應。
在大力發展園區為企業發展搭建載體的同時,我區積極為企業解決資金和用工難題,促進企業發展增效。2014年,區政府拿出400萬元擔保資金組建小企業融資聯盟,以解決小企業融資難題。培育推動企業上市,潤普納米已經在新四板、國孚潤滑油在科技板掛牌交易。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國孚潤滑油和永安電子成功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完成中創工程、潤普納米、天元消防和五寧化工等四家企業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工作。大橋開發區專門聯合人社部門到岳西等地招工為旺旺集團解決用工荒,并為旺旺食品、永安電子、清怡紡織、五谷香等14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市級項目扶持資金821萬元。
園區發展帶動更多項目落地。2014年,全區安排建設重點項目36個,其中省861項目22個,累計完成投資40多億元,央企合作項目完成投資10多億元。全區共申報項目116個,已經下達計劃36個,共爭取中央及省級資金4700萬元,位居宜城板塊第一。(陳秀根)
上一篇:婁雪松督查信訪積案時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推動信訪積案化解
下一篇:我區榮獲安徽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