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2014十大看點之三:興業富民繪新景 美好鄉村入畫來
日期:2015-01-20 10:01:31 來源: 點擊:
【數字看發展】
10個市級以上示范村及5個區級示范村中心村建設規劃全部編制完成;
硬化道路95.5公里、拆除或改造危房30355.5平方米、建排污管道11044米、清淤溝塘77處、栽植各類苗木33000株;
投入資金21458.32萬元,其中區財政專項資金1440萬元,整合資金12007.02萬元,吸收社會資本8011.3萬元;
全區有10個村(居)先后進入2014、2015年度省市級美好鄉村行列。
2014年,我區美好鄉村建設按照“同步啟動,梯次推進”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狠抓環境整治,培植精品示范、促進線面拓展,謀劃產業發展、強化資金保障,建設初見成效,形象逐漸顯現,榮獲“安慶市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市、區)”光榮稱號。黃梅村“小理事會帶動大發展”的成功做法在《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省委書記張寶順專門作出批示,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極大提高了我區美好鄉村建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了廣大群眾建設幸福家園的熱情。
堅持規劃引領 注重統籌實施
“不怕干不好,就怕沒想好;不怕起步晚,就怕起點低”。美好鄉村建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區按照“3+4+5”梯次推進、點線面結合的總體發展思路,突出“龍山鳳水,宜秀怡人”主題,將羅嶺、五橫、楊橋三個鄉鎮整體按照5A景區來打造。堅持示范帶動,做足、做好、做新人與自然相宜、建筑風貌與山水相容、產業發展與生態文化相承的大文章,全區有10個村(居)先后進入2014、2015年度省市級美好鄉村行列。堅持規劃引領,10個市級以上示范村及5個區級示范村中心村建設規劃全部編制完成。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切實保證從“墻上掛”向“地上物”的轉變。堅持戰略驅動,宜秀主動,市區聯動,共同打造“宜游宜秀”, 促進都市農業和休閑旅游業轉型發展。圍繞精品旅游線路的打造,統籌建設農、林、水利、交通、旅游、養老等重點項目,推出集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四條“一日游”和一條“二日游”精品線路,并與“安之旅聯盟”合作,于12月30日,舉行“宜游宜秀”精品線路推介啟動儀式,大力宣傳推介精品旅游線路及我區各類資源優勢,取得較好反響。
彰顯以民為本 打造惠民工程
在宜秀,美好鄉村建設并不是政府的面子工程,而是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建設成果的最大惠民工程,為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注入新的能量和動力。將美好鄉村建設與危房改造、沼氣池推廣、農村改廁、農村環境整治等項目有機整合,統籌到中心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在建設中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不砍樹、不填塘、少拆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成立理事會,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宣傳和動員,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以中心村建設為重點,以農村環境整治為突破,以推動產業發展為核心,全力打造農民眼中的美好鄉村、百姓心中的安居樂土。
加強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鄉村
一條條水泥村道縱橫交錯,一口口水塘碧波蕩漾,一幢幢農家庭院枕水而居,一個個農業基地交錯掩映,仿佛讓人身在畫中,流連忘返。全區深入推進“三清、四改、五化”村莊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硬化道路95.5公里、拆除或改造危房30355.5平方米、建排污管道11044米、清淤溝塘77處、栽植各類苗木33000株、鋪植草坪8400平方米、新建公共服務中心10個、衛生室4個、農家書屋8個、室外體育文化場所13處、便民超市7個……引導村民自發開展“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劃分衛生責任區,自覺維護村莊生態環境。如今的美好鄉村,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
突出特色優勢 強化產業支撐
特色產業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我區突出“一村一品”,堅持跨二連三,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低附加產品向高附加產品、產量提高向品質提升的三大轉變,從過去的農村半年生產半年閑,到現如今天天有事可做,有錢可賺,上班和操持家務、照顧小孩兩不誤。如五橫鄉楊亭村利用600畝集體林場建成高標準有機茶園,2014年產茶7000斤,產值突破200萬元,帶動120多個村民就業;羅嶺鎮黃梅村引種桂花、茶花、紅楓等高檔名貴苗木發展觀光林業,建立100畝特色葡萄示范基地,并以藍孔雀養殖發展特色農業;鳳溪社區流轉山場500畝,重點支持苗木產業基地,發展觀光林業,帶動農民增收。
創新推進機制 凝聚發展合力。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為有效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全區借力、聚力、發力,形成了建設的強大合力。借助上級黨委政府支持之力,抓住市委將“宜游宜秀”作為市級發展戰略的有利機遇,加強與省市級各相關部門的銜接和對接工作,爭取更多項目和資金的支持。聚集區委、區政府關注之力,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美好鄉村建設工作,通過督查調度、召開現場會、印發實施方案等形式,抓建設進度、抓產業支撐、抓特色發展。發揮聯系領導幫扶之力。32位區級領導、48個區直單位及眾多民營企業在政策、資金、技術、物資、信息上結對幫扶示范村,形成部門結對幫扶、企業積極作為、社會共同參與服務美好鄉村的良好氛圍。2014年度共投入資金21458.32萬元,其中區財政專項資金1440萬元,整合資金12007.02萬元,吸收社會資本8011.3萬元。(劉琳 葉帥)
上一篇:出席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的代表視察安慶智慧產業園建設情況
下一篇:楊橋鎮:森林防火知識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走進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