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核心是打造“一二三四五”工程:貫穿“一條主線”,圍繞“兩個堅持”,緊抓“三大任務”,突出“四個著力”,抓實“五項工作”。“一條主線”,就是助推及引領“五大宜秀”建設。“兩個堅持”,就是堅持穩中求進、正面引導鼓勁,堅持宣傳手段、平臺創新。“三大任務”,就是文明創建提標升級,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四個著力”,就是著力加強思想理論建設,著力提高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能力,著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著力提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能力。重點抓實以下“五項工作”:
一、筑牢理想信念高地,堅持不懈加強理論武裝
1、健全區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推動中心組學習常態化,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領會精神實質和入腦入心上下功夫。
2、創新理論學習形式。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帶著問題“走出去”,深入基層調研,汲取基層群眾的創新經驗,形成理論成果,提升學習實效。將專家“請進來”,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方針政策,拓寬視野、開闊思路,解疑釋惑,提高政策理論水平。
3、推動理論宣講進基層。充分發揮道德講壇、農民文化樂園等載體的陣地優勢,結合文化惠民活動,組織開展藝術化、對象化、互動化的理論宣講,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
4、指導鄉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常態化。建立健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和干部理論學習制度,實行鄉鎮(街道)黨委中心組學習通報制度,抓好抓牢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工作,切實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
5、創建學習型單位和學習品牌。注重典型培育,開展基層黨委(黨組)學習品牌創建活動和學習型單位建設評選活動,以區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學習講壇為平臺,扎實推進學習型單位創建,通過廣泛深入的學習品牌創建活動,形成科學長效的學習機制。
二、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提高新聞宣傳水平
6、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區委“一三四五”系統工程,全力助推“五大宜秀”和法治宜秀建設,積極提煉和宣傳宜秀精神,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適時組織開展亮點工作、特色工作的專題宣傳和集中宣傳,精心策劃制作外宣品,著力提升對外宣傳質量和品味,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7、提升宣傳平臺運用能力。強化創新意識,主動適應媒介融合大趨勢,加快推進從內容、技術、平臺到機制、管理、人才的全方位融合、一體化發展。繼續加大對外宣傳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與新華社、人民網、安徽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合作機制,努力拓展宣傳渠道,擴大宜秀對外影響力。按照區委對新聞宣傳“快、準、優”的工作要求,切實做好區網站群、微信公眾平臺、“怡人宜秀”黨政客戶端等新媒體的改版升級和日常運行管理工作。圍繞“管理規范化、欄目精品化、運營市場化”的發展思路,不斷提升區有線信息平臺整體辦臺水平。
8、建立健全外宣獎懲機制。創新對外宣傳考核獎懲辦法,建立新聞閱評、新聞通氣會制度,在全區上下形成領導重視、外宣部門主動抓、相關部門配合抓、各單位參與的齊抓共管的“大外宣”格局。力爭多出稿、出好稿,繼續保持對外宣傳工作在全市的領先位次。
9、全面改進新聞報道方式。深化“走轉改”活動,把更多的版面留給基層,鏡頭、筆尖聚焦一線。注重典型引領,加大典型人物的挖掘和塑造。
10、精心鍛造人才隊伍。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注重人才引進和業務培訓,真正把干部隊伍打造成為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長上有“幾把刷子”、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著力提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能力。
三、加強網上輿情監控,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11、完善好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全區網上輿情監控和新聞發布管理機制,形成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工作合力,牢牢把握網上輿情工作主動權。
12、監測好網上輿情。強化網上輿情監控、研判,對網上突發敏感輿情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報告,第一時間研判、處置。
13、錘煉好網軍隊伍。抓好網絡信息員隊伍的日常培訓和考核,著力打造一支核心網評員隊伍,開展好網上宣傳、引導好網上輿論、弘揚好網上正能量。
四、合力凝聚價值追求,促進文明創建提標升級
14、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學習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安慶好人”、“宜秀好人”、第二屆道德模范、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的推薦、評選活動和《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規定工作。
15、抓好“掃黃打非”專項行動,營造良好文化環境。組織開展好志愿服務、講文明樹新風、道德講壇進社區等活動,講好宜秀故事、樹立宜秀形象,傳播宜秀好聲音、匯聚社會正能量。
16、實現“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全覆蓋,推動檢查指導和跟蹤問效問責制度化、經常化、常態化,形成“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的長效工作機制,力促城鄉環境面貌提標擴面。
五、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積極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17、積極參與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加強設施網絡建設,優化文化服務供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業務學習培訓、注重統籌協作聯動。
18、積極爭取省、市文化項目資金,加快鄧稼先故居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工作,加大農民文化樂園、農村少年宮及其他文化項目的申報。
19、加大區內文化、旅游資源的策劃、宣傳、包裝力度,全力助推“宜游宜秀“建設,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