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楊橋鎮:鄉賢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激活創建熱情
日期:2016-11-07 11:34:51 來源: 點擊:
秋風起,楓葉紅,宜秀美。
十月的宜秀,花果飄香,一派豐收景象。沿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進入這片古風新韻的土地,如詩如畫般的印象展現眼前:從豐收在望的農田,到蓬勃發展的園區;從欣欣向榮的新農村,到日新月異的城鎮化……處處彰顯著宜秀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蘊含著文明支撐和道德滋養的巨大力量。尤其走進宜秀區楊橋鎮溪安村,村容村貌一天一個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家家戶戶門口的村道、巷道已實現硬化、亮化。垃圾箱、行道樹、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也落戶鄉村了。
近年來,在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楊橋鎮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溪安村內環境整潔,組織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到位,建立了村級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大力開展“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使得“人人講衛生,戶戶愛環境”已成為村民自覺行為。
幾年前,這里“臟、亂、差”等問題是出了名的“窮”村,如今村里的道路硬化戶戶通,村莊變綠了,夜晚的村莊變亮了,溝渠暢通清澈了,環境衛生也整潔了,真正是村民幸福向往的家園。“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嬗變了,關鍵取決于村里黨員理事會的作用。”溪安村黨支書記金磊介紹說。2013年,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之初,村里幾名德高望重、熱心公益事業的退休老黨員閑不住,自發組成了宜秀區首個黨員理事會。
以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 創建宜居環境

“多虧村兩委干部和黨員理事會帶頭,現在家門前的村道變得平整了,門前屋后的圍墻整齊了,村莊美麗了,村民腰包也鼓了。居住的環境和城里的小區沒什么兩樣了,F在我們村已經申報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呢!”5月18日,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楊橋鎮溪安村85歲老黨員王華義談到村里的變化自豪地說。
黨員理事會成立之后,他們每天統一著裝,佩戴紅袖章,沿路帶著保潔工具,推著垃圾車,活躍在村里的每個角落,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叮囑村民要注意環境衛生和不要亂丟垃圾。積極動員全村村民共同參與,籌集資金,努力改變村容村貌。除此之外,發現鄰里糾紛、到水庫游泳等問題,積極上前制止并報告村部。“黨員理事會為村莊建設出了很多力。”村書記金磊介紹說,他們發揮專長,老有所為,先后協助村完成各類大小建設50多項,已從最初的幾個人壯大到現在的16個人,已成為村里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中,80多歲老黨員王華義率先將自家亂建亂搭給拆了,讓出了門前的場地拓寬村道。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示范作用,使廣大村民自覺參與到家鄉建設當中。在正能量的層層傳遞下,村民不僅拆除了2500平方米的豬圈、牛欄,還集資了10余萬元支持村莊整治。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依托 樹立文明新風

喧囂的城市、忙碌的生活,難尋一片精神家園。安慶市宜秀區楊橋鎮溪安村,在建設美好鄉村過程中,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到美好鄉村建設中,依山伴水,以景入村。
溪安村堅持生態立村、產業強村、特色興村,在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精心培育美麗鄉村文化產業支柱,堅持走鄉村旅游、城需型經濟路徑,著力打造了集品農耕文化、歷農事耕作、嘗農家美味、住農舍田園、尋精神家園的傳統型農耕文化園。自開園以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市民們可以在這里游玩,也可以在水塘里摸魚,還可以在農耕基地認領種植土地。今年該村將種植苦瓜、豇豆等十八種蔬菜,發展龍蝦垂釣、塘內罩魚,新建燒烤長廊,讓游客體驗農耕園里的別樣風情。
而在2008年以前,溪安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是實實在在的窮村。2008年之后,鎮村兩級整合資源,籌措1030萬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美了,基礎設施全了。村里抓住機遇,把閑置的近1300畝土地流轉起來,盤活集體資源,將傳統農業快速轉化為現代旅游觀光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基礎 托起民生福祉
12公里長的水泥路穿村而過,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道路兩旁豎起了路燈,有了垃圾箱,建了大型的生態停車場;村衛生室、農家書屋、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應有盡有……“我覺得我們村的環境比城里的小區還要好呢!”說到村里這些年的變化,村民金翠云笑得合不攏嘴。
45歲的金翠云沒什么文化,多年來一直在家,去年,村里四星級的農家樂——楊橋農莊招聘服務員,金翠云報了名,沒想到真被錄用了。就在家門口上班,一來能照顧到家人,二來還能掙錢,金翠云打心底里覺得自己這農家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村里發展好了,游客越來越多,我這農家樂的生意自然也好了不少。”楊橋農莊負責人何平告訴記者。
村容村貌變美了,招商引資進村了,村民的心里也變甜了。“從2008年開始,我們一步一步的在探索和創新,圍繞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這兩條主線,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努力將村莊打造成為集環保與休閑,集湖光、山色、人文為一體的新式度假旅游村莊。”金磊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農耕文化園接待游客近萬人次,全村吸引游客4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10800元。該村已先后獲得省生態村、省衛生村、省森林村莊等稱號,也是2015年省級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
亮點:鄉賢不閑 全程參與
溪安村的黨員理事會,更像一個“黨員+”理事會,成員除了黨員之外,還包括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等。無論是否是黨員,理事會成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熟悉當地情況、受到當地人尊重的鄉賢。
因此,除了日常領辦任務,“黨員+”理事會還要參與到整個溪安村方方面面的建設,參與到規劃、工程建設、事后管護的整個過程。
“我可是懂行的,別想糊弄我。”在村里一條溝渠的施工中,60多歲的鄉賢金江勝發現施工方為了趕工期,在涂抹水泥泥漿時存在漏洞,當即就指出來,并上報到村兩委。經過一番交涉后,施工方只得按照標準進行返工。
“厚度一公分都不能少。”在中心村莊道路建設中,金江勝也是拿著尺到處抽查。這樣的監管之下,施工方必須嚴格按照標準,保證做到“一公分都不能少”。
除了工程監管,“黨員+”理事會還擔負起協調工程施工與群眾的糾紛等任務。
“為什么義務做這些?還不是希望家鄉更美更好。與其說是任務,不如說是榮譽。”采訪中,理事會成員紛紛表示,對于現在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到家鄉建設中來,感到很慶幸。
確實,從運籌帷幄,到示范帶動,從工程監督,到長效管護,“黨員+”理事會激活了溪安村的鄉賢們,讓他們熱愛家鄉的心,有地方可以施展。
如今溪安村村道、巷道全部實現硬化、亮化,垃圾箱、行道樹、健身器材等一應齊全,養老中心也成功落戶。農耕文化園、美國香鰍基地等一個個生態產業落地生根。
上一篇:楊橋鎮開展2016年貧困戶自檢工作
下一篇:楊橋鎮開展2016年貧困戶自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