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債券研究員吉靈浩表示,短期來看,雖然央行確實有可能加大資金投放力度,以平抑資金面的過度波動,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央行在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之下,即使真的維穩資金面,也只能采取精準滴灌的方式緩和重要機構的流動性壓力,而不會以大水漫灌的方式為機構的無序擴張買單。因此,在季末時點尚未度過之前,資金面緊張的趨勢大概率仍將持續,對資金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盡管央行連續三日凈投放,再加上此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但仍無法扭轉市場資金面吃緊的局面。22日,上海銀行(23.730, -0.42, -1.74%)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繼續全線上漲。分品種看,隔夜shibor報2.6507%,上漲0.30個基點,為2015年4月8日以來高位;7天shibor報2.7910%,上漲2.30個基點,創2015年4月17日以來新高;3個月shibor報4.4077%,上漲2.31個基點,創2015年4月22日以來新高。
吉靈浩表示,事實上,從上周資金面就開始逐漸趨緊,這無疑反映了商業銀行為應對MPA考核的壓力所作的種種準備,考核壓力不大的銀行已經開始提高備付,減少資金融出;而考核壓力大的銀行仍在想方設法融入跨季資金以緩和指標壓力。
當然,在業內人士看來,導致近期資金面持續偏緊,除了MPA考核這一因素之外,還受到其它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央行全線上調公開市場逆回購、MLF及常備借貸便利(SLF)等中標利率;二是光大銀行(4.040, -0.06, -1.46%)近日可轉債申購開啟,總額為300億元,占用資金約3493億元。從以往情況看,可轉債申購吸金能力強,對短期流動性影響往往較明顯。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可轉債供應再度開閘,導致短期資金面趨緊概率加大,疊加季末考核時點臨近以及央行再度上調貨幣利率,整個下半月資金面將呈現偏緊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