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傳達學習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的一系列創新理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到具體改革實踐,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擼起袖子加油干,齊心協力抓落實,推動改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會議就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實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7〕27號)提出了具體要求,安排了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會議認為,去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力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去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新動能培育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協同發力,市場預期和供需關系持續改善,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積極因素繼續增多,主要指標好于預期。隨著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見效,經濟增速連續兩個季度略有回升,促改革、調結構與穩預期、穩增長良性互動,穩中向好的態勢在加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結果,體現了狠抓政策落實的“釘釘子精神”;是全國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體現了廣大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熱情。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制約因素依然較多,內外部挑戰交織疊加,國內經濟結構性失衡尚未扭轉,新舊矛盾和問題錯綜復雜,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走勢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要有效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夯實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的基礎,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持續深化改革。
會議強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下半年將召開黨的十九大,在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意義重大。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突出抓好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
會議指出,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一方面,要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取得新突破。扎實有效去產能,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完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政策及市場化退出機制,持續推動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有效防范煤電過剩產能風險。因城因地因層施策去庫存,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健全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穩妥去杠桿,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多措并舉降成本,加大現有減稅降費力度,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深化改革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精準加力補短板,創新投融資體制,進一步放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新發展、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
另一方面,著力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下決心再取消、下放一批可以由市場決定、由地方承接的審批事項和審批權限,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嚴控自由裁量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切實把該管的事項管住管好、管出水平,做到放管結合、并重。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落實以新型核準制度為核心的投資審批制度,完善政府投資體制,規范政府投資管理,進一步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價格改革力度,加快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完善輸配電、天然氣、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推動“1+N”文件落地見效,加快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大力推進電力、油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持續夯實市場經濟微觀基礎。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著力抓好“三個一批”,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剖析一批侵害產權的案例,總結宣傳一批依法有效保護產權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案例,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深化市場體系改革,加快擴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保障市場公平競爭。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加快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深化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和三大戰略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細化和落實“人地錢掛鉤”政策,著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用改革的辦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的實施,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擴大服務業、一般制造業、采礦業對外開放,推進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養老保險、教育、醫藥衛生、文化等社會體制改革,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進一步提高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認真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切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會議強調,今年改革要把握好幾個問題,一要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有些需要加快的改革必須努力加快推進,有些四梁八柱的改革要穩步推進,有些需要防范化解的重大風險點要及早排除,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把握好各項改革舉措的出臺時機,增強自覺性,體現精準性,避免盲目性。二要吃透今年的經濟形勢特點。一方面,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特別是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轉化為自覺行動,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任重道遠,經濟發展還處于過關期,仍面臨不少挑戰。必須堅持用新常態的大邏輯分析研判經濟形勢,通過改革開放下大氣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三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影響全局穩定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經濟發展的難題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深入調研,提出明確的改革對策和方案。四要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創造性開展工作。我國發展差異性大,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把中央的頂層設計和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更好結合起來,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統一部署,又要在實際操作中密切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合理調整,鼓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基層創新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五要善于抓落實。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完成好規定動作,嚴格把握好進度,排好時間表,責任落實到位,高質量地完成任務;要按照問題導向原則選好自選動作,抓住突出問題推進改革。對已經出臺的政策,要善于通過抓典型的辦法狠抓落實,抓兩頭、帶中間。在國企、金融、科技、教育、養老、生態等領域,都要能抓出一批好的典型案例,以點帶面,推動改革落地見效。六要抓好改革隊伍建設。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解決政府管得偏多、市場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要善于學習、深入調研,掌握第一手情況,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一些基本問題,要老老實實學習,吃透基本概念,把握基本定義,扎扎實實提出改革辦法。要負責任、敢于擔當,負責改革的同志要一級一級承擔責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把工作抓起來,以改革工作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各地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國務院有關部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以及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