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萬達集團突陷“股債雙殺”。隨后,復星集團A、H股也同時暴跌。
看似不相關的萬達和復星,為何同日“閃崩”?第一財經記者從銀監會內部人士處獲悉,銀監會此前要求銀行對相關企業境外投資借款進行風險排查,而萬達、復星等便屬于其中的“海外并購明星企業”,部分銀行資管部門、自營部門為避險,對這些企業的公司債券進行了提前減倉,但相關授信政策并未改變。
然而,銀監會提出的要求是在6月8日前反饋排查結果,萬達、復星卻在14天后才發生“閃崩”。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此次“閃崩”的發生更多緣于謠言“誤傷”。
萬達復星為何“閃崩”
萬達債22日上午集體跳水,拉開了這場“閃崩潮”的帷幕。
15萬達01、16萬達01等多只債券紛紛放量大跌,逾10只債券成交收益率一舉飆至7%以上,個別債券交易量更是暴增百倍。
萬達旗下個股隨之“閃崩”。截至22日午盤,萬達電影(51.930, -5.71, -9.91%)(002739.SZ)幾近跌停,公司急忙緊急停牌,同時發布公告稱,經營一切良好,網上有關銀行拋售萬達債券一事屬于謠言。
午后的平靜僅僅持續了一個小時,14時開始,復星集團A、H股雙雙“跳水”,復星醫藥(30.170, -2.63, -8.02%)A股(600196.SH)收跌8.02%,港股(02196.HK)亦收跌5.92%。
兩者發行的美元債也雙雙暴跌。萬達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大跌1.9%,復星2022年到期的美元債跌2%,創史上最大跌幅。
萬達、復星為何會同日“閃崩”?
第一財經從銀監會內部人士處獲悉,銀監會大行監管部此前電話通知“銀監會大型銀行部要求提供對海航集團、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浙江羅森內里投資公司的境外投資借款情況及風險分析,并重點關注所涉及并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
“有股份行之前也收到了銀監會通知,對海外收購較多的這一類企業風險排查。部分銀行出于主動避險,對相應的債券進行了減倉,拋售的債券也主要是委外的部分。”某股份行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從時間上看,銀監會大行監管部要求在6月8日之前反饋,與萬達集團股債“雙殺”,復星集團A、H股暴跌間隔了14天。上述銀監會內部人士也對風險排查導致萬達、復星股債大跌的說法存疑。
事實上,“多家大行紛紛清倉萬達債券”為代表的各類傳言22日上午在市場上廣泛流傳。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少賬戶都有持倉,只是各家所持有的萬達債倉位高低不同,由于有“魏橋事件”的前車之鑒,有些機構便會選擇在傳言下進行拋售,買盤也喪失大半。
企業基本面正常,銀行授信無變化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太陽底下無新事,市場人士對所得消息口耳相傳導致的“誤殺”和“誤傷”也并不是第一次發生,此次監管層下發通知也只是針對海外借款進行風險排查。
第一財經獲悉,審慎規制局副局長劉志清22日下午在外媒小范圍媒體吹風會上回答金融監管提問時指出,中國銀監會對部分大企業的系統性風險感到擔心,一些大企業涉及的銀行敞口大,可能傳導到其他機構。
工商銀行(5.100, 0.05, 0.99%)22日晚間對第一財經稱,市場過度解讀了相關信息。工商銀行目前正在自主開展授信管理工作,對海外有業務的客戶進行信貸數據統計和并表管理是一項日常工作,并沒有拋售債券和壓縮授信。
第一財經了解到,對于相關企業,銀行信貸部門也沒有抽貸,企業融資環境也未發生變化。部分銀行資管和自營部門減持相關債券系出于避險目的,企業未來是否有實質性風險暫無定論。
不難發現,萬達集團、復星集團等企業均為“出海并購明星企業”。對于監管的密集排查,海航對此回應稱,支持近期監管的風險排查活動,公司經營情況穩定,資產負債情況良好。
復星集團晚間公告稱,經公司自查核實,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常;不存在影響本公司股票價格的重大事項,亦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萬達集團也在股票收盤后再度聲明,目前公司財務狀況良好,日常運營一切正常,萬達電影也將于6月23日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