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商業、融創中國(14.8, 0.00, 0.00%)發布的聯合公告稱,雙方當日簽訂協議,融創房地產集團收購萬達76個酒店和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及債務,交易總額達631.7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末,萬達商業總資產約為7511億元,負債規模約為5278億元,資產負債率70.26%。
分析人士稱,交易完成后萬達將所獲得的資金全部用于償債,萬達商業的資產負債率有望下行5個百分點。
而負債率已然處于高位的融創,則因此次大手筆收購而備受市場關注。
2016年末,融創房地產集團資產總額為2670億元,較2015年末的增長了196%;2016年末負債總額則為231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257%。資產負債率亦從2015年末的71.8%快速上升至86.7%。
機構不看好商業地產抵押融資
與融創中國的高負債率相比,萬達的負債率則溫和得多。截至2017年一季度,萬達商業地產資產負債率為70.61%。
從負債來源看,以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為主。Wind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萬達系”債券融資總額為1064億元,品種包括中票、短融、公司債和PPN(定向融資工具)。除去萬達文化的PPN(2只,共計70億元)和中票(18億元),萬達通過發債獲得的融資總額高達976億元。目前,萬達注冊中票額度已用盡,2016年9月注冊的999億元超短期融資券額度,則僅用11億元。
銀行貸款則是更重要的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截至2016年底,萬達商業的銀行授信額度達3629億元,未使用部分達2180億元,這意味著銀行貸款總規模約1500億元。
看似融資無憂,但實際上,萬達流動性或已處于頗為緊張的狀態。
北京一位銀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銀行授信額度并不代表公司實際能夠獲得的貸款,“每筆貸款都要單獨審核,極端的情況下,授信額度很高,也有可能一分錢都貸不出來。”
北京一位券商資管部人士稱,6月份萬達債券收益率大幅上行,經此事件后,債券投資者對購買萬達債券將變得謹慎,“我們這邊近期是肯定不能買的,過不了風控。”
“去年萬達兜售過一圈資產,幾乎接觸過市場上90%的機構,被我們否了,后來是一家信托公司接的。”北京一位曾在信托公司任職的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萬達商業地產的相關資產,并非機構認可的優質抵押品。
“好不好融資,關鍵看你拿出什么樣的資產來做抵押。從房地產的角度來看,住宅用地是最好融資的,萬達拿商業地產來融資,市場不一定買賬。”該券商人士說。
融創中國凈負債率超120%
因頻頻出手并購備受市場關注的標的,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融創中國”)掌舵者孫宏斌被市場冠以“并購王”的名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今,融創中國對外發起的收購案近20個,總金額超過1300億元。
與大舉并購相伴的是,融創中國負債率快速攀升。
融創中國2016年年報數據顯示,其長、短期負債分別為802億元和326.44億元,賬面現金約698.13億元,股東權益354.11億元,凈負債率達121.52%。而在2015年末,融創中國的凈負債率則為75.9%。
其2016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年末,融創中國累計發生借貸款項為1128億元。其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發行公司債券,2015年8月至今,累計融得250億元交易所公司債,期限為4-7年不等,最近一次發債為2016年8月中旬;二是長期借貸,總金額為802億元,但融創中國并未披露長期借貸的具體來源。
此外,融創中國使用的金融工具還包括信托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等。例如,在融創房地產集團的還款計劃中,大業信托、華潤深國投信托、平安信托的數筆借款為11.8億元;長城-融創購房尾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和博時資本-融創物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兩筆資產支持證券的融資總額約為36億元。
孫宏斌10日對外稱,截至2017年6月30日,融創賬上還有900多億元現金;融創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業績為1100多億元,全年銷售額將超過3000億元。
但據媒體報道,目前融創中國的凈負債率或已超過200%。但截至發稿,孫宏斌并未回應融創高負債率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