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 全區動員聚合力 嚴陣以待度汛期
日期:2017-07-03 16:28:27 來源: 點擊:
7月2日大橋開發區組織人員中山大道高速下穿橋處全力搶排積水;大橋街道、象山村近50名黨員群眾幫助搶排安慶機場候機樓積水;大龍山鎮、楊橋鎮黨員干部及時轉移地質災害點群眾……7月1日、2日,宜秀區遭遇連續降雨,其中楊橋鎮溪安村24小時最大降雨量達到296.9mm,楊橋鎮小時最大雨強達到67.5mm,宜秀區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積澇。為應對此次強降雨,該區各地各部門紛紛進入“戰斗”狀態,積極應對雨情、汛情,全力保障社會秩序穩定正常,確保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行動迅速 一線調度
區委區政府領導第一時間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深入大橋街道、大龍山鎮、楊橋鎮等地,現場指導、一線調度防汛排險工作。要求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及責任人迅速到崗,地質災害點防范到位,城區排澇設備到位。嚴格執行領導24小時帶班、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值班制度,保證信息暢通;利用應急預警信息平臺、協同辦公平臺等渠道及時發布強降雨天氣預警信息和防范通知,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同時重點做好山洪地質災害、河漫灘地、切坡建房、危房戶等防范工作,隨時轉移受威脅區域人員。對中小水庫及河流加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置與報告。
區防指領導與市防指、各鄉鎮街道防指科學調度,高效運轉,指揮有序。區級領導第一時間趕赴領銜包保鄉鎮,指導防汛排險相關工作。
全區各地第一時間行動,迅速組織黨員干部搶排路面、小區積水,及時排除內澇,迅速轉移地質災害點、切坡建房戶人員,內澇搶排及時有效,轉移群眾情緒穩定、生活有保障。
多方發力 合力搶險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在防汛排險過程中,該區廣大黨員干部奮戰一線,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爭做防汛搶險救災頂梁柱。在桃園社區,社區號召十余名年輕黨員一起組建了防汛先鋒隊,分片對社區境內的水庫、水塘、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地段進行險情排查。為避免發生山體滑坡事件,確保萬無一失,先鋒隊員還對境內所有居民組進行逐一進行檢查,對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住戶進行轉移。
7月2日中午,在楊橋鎮花山小學臨時安置點,剛轉移的82名群眾正在吃午飯,據了解,該處轉移人員都是切坡建房戶和地質災害點的群眾,為穩定轉移群眾情緒,楊橋鎮還組織了專門人員負責群眾飲食衛生,安撫群眾情緒;區衛計委組織醫護人員對安置點進行衛生消毒,并對轉移群眾進行健康體檢,確保轉移群眾吃的好、睡的安。
在安慶機場候機樓,因內澇嚴重,大橋街道組織多名黨員干部,幫助機場工作人員進行物資轉移,因農村地下排水系統落后,導致象山村部分居民家中積澇,該街道在轉移安置分受淹群眾后,立即組織安排多輛挖機開挖溝塘,貫通排水,同時安排專人對各水庫進行24小時巡查。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該區農險辦指派專人第一時間向鄉鎮(街道)農險辦、國元保險安慶支公司了解災情,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并成立了由區農險辦牽頭,區理賠辦、國元保險安慶市宜城支公司為成員的聯合查勘小組。7月2日聯合查勘小組冒雨前往楊橋鎮、羅嶺鎮、白澤湖鄉,對受災的田塊和魚塘進行實地查勘,第一時間掌握災情資料,為下步定損理賠做好準備。該區還積極組織人員對受災戶進行慰問,并對災后自救進行指導,給種養大戶吃上定心丸。
據了解,受此次持續降雨影響,該區先后轉移地質災害點、切坡建房戶、危房戶及圩口等受威脅區域群眾共轉移安置54戶共141人。其中五橫鄉37人,其中白林村6人轉移至村部,屬于地質災害點。虎山31人,轉移至虎山小學,屬于切坡建房。大橋辦22人,其中九塘1人轉至親戚家,象山村20人轉移至村部,砂橋1人轉移至敬老院;楊橋鎮82人,轉移至花山小學。
科學防范 全面備汛
近期我市仍多降雨過程。為積極做好應對強降雨工作,宜秀區還將進一步加強值班值守、水庫安全度汛、山洪災害防御等工作。該區防指切實加強會商,做好研判,完善各項防范措施。組織水利工程專家,深入圩堤險工險段,動態監測雨情汛情,針對發現的險情制定詳細處置方案,科學指導防汛工作。備足備齊防汛物資、應急設備和防汛器材;對重點圩口、險工險段加強巡查、嚴密監控,保持24小時監控,針對險工險段每2小時進行一次巡查排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對城市積水點、高速下穿橋、易積水小區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確保居民房不進水;進一步動員力量充實加強搶險隊伍,確保應急隊伍“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同時該區還積極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全區受災情況及發展態勢,做到不漏一村、不少一戶、不缺一人。(肖琪 方華)
上一篇:安慶日報:宜秀區白澤湖鄉加快鄉村文明提檔升級
下一篇:宜秀區農險辦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積極應對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