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記啊,我家房子出問題了,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村里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
“大爺您別急,這個事情外面一定會管到底的,您先詳細跟我說說現在家里什么情況...”
一個上午的時間,五橫鄉五橫社區“連心工作室”內的人來來往往,五橫社區書記楊善文應接不暇,眼前這位前來求助的大爺名叫楊來喜,楊善文一邊了解著大爺的困難,一邊拿著記事本記錄著。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五橫社區的老書記教給他的工作方法,他一直銘記在心里。
“我是一名老黨員”
楊善文,20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在江浙一代做一些食品生意,2014年五橫社區換屆,一批老同志因為年齡的原因即將退居二線。適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社區找到了楊善文,希望他能回來為家鄉做點事情。
“我是一名老黨員了。”楊善文說,“當時我的想法是,在外面奮斗了多年積累的財富,能夠保障一家人生活,家里產業也有年輕人可以接手,作為一名黨員,也是時候回來為家鄉做一些貢獻了。”他沒有過多猶豫,很快便帶著老婆和兩個孩子回到了五橫,外地的生意則全盤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打理。
經過選舉,楊善文不負眾望,當選成為五橫社區主任。三年多來,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刻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服務群眾無小事,社區的各項工作事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并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評,他也被社區群眾親切地稱贊為“人民群眾的好兒子,黨員隊伍里的好干部”。
2016年夏天,受強降雨影響,五橫社區所轄的楓樹洼水庫水位猛漲。發現險情后,楊善文第一時間召開社區兩委會議,明確水庫每日巡查制度,落實巡查人員及時上報水情職責。同時,他自己每天堅持巡查水庫,有一次因為雨勢太大,即使身穿雨衣,也全身濕透,然而他依然堅守在那里,他說“時間就是險情,時間就是生命”,所以他沒有時間去換一身干衣服。盡管在他去水庫的路上,都會路過自己的住所,但他卻不曾在家門口駐留過一次。“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讓人欽佩,“屢過家門而不入”的楊善文也讓人為之動容。
社區居民這樣告訴記者:“無論多晚,善文主任辦公室的燈都亮著,風雨再大,有他這盞‘明燈’在,我們老百姓心里就覺得心安!”抗洪期間,楊善文帶領干部群眾共搬運物資10余噸,排除隱患點4處,安全轉移群眾5戶11人。
“我也是一名新村干”
所謂各行如隔山,棄商從政,對于楊善文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來到五橫社區擔任社區主任以后,五橫社區老書記,楊善文的“老班長”楊凱教會了他很多。因一些客觀原因,楊善文剛到任時,五橫社區一度遇到財務危機,楊善文十分著急。老班長告訴他,想要改變現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敢想敢做,但也要周全考慮,細致謀劃,步步為營。
老班長的話,他記在了心頭。上任以后,通過挖掘現有資源,引進實力企業,把五橫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通過過公開招標競爭出讓經營,為社區帶來了50萬元的經濟收入。針對社區一些閑置的荒山荒地,他主動出擊,積極招商,引進鴻盛生態公司,流轉山林荒地500余畝,在保持生態的前提下,不僅美化了周邊的環境,還通過整合周邊優質資源,推動農林發展,為周邊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就業崗位,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我是一名新村干。”楊善文說,“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好的,我缺乏經驗,唯有虛心學習,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把工作作出成績。”
據了解,截止去年,五橫社區修建6條村級道路5.2公里,全面實現村級道路硬化,清淤池塘28座,70多名老人在新建的養老中心安享晚年,五橫社區還成為2016年美麗鄉村市級示范點。
“可我不是一名好父親”
楊騏顥是楊善文的小兒子,今年讀高一,他常跟他的母親埋怨道,爸爸天天看不到人,是不是賣給工作了?
去年,楊騏顥初三即將畢業,面臨中考,楊善文本想像其他父母一樣,接送兒子趕考下考,然而突如齊來的大暴雨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用兒子的話說,去年防汛的那一個月里,就是雖然和爸爸同住一個屋檐下,但睜眼的時候,就從沒見過彼此。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五橫社區內坐落著一座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古寺廟——源浦寺,源浦寺祈福會是宜秀區宗教界的年度盛事,參與活動的各界人士多達萬人。車流量大、人員集中,是大年夜安保工作的重點部位。每年除夕,楊善文都很難能有機會在家里吃上一頓團圓飯,從傍晚開始,他就要組織人員配合公安部門展開安全保衛工作,引導香客有序進出、維護現場交通秩序、預防火災及踩踏等事故的發生。
楊善文很自責,他說自己不是一名好父親,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關鍵時刻他都錯過了。但對于妻子和兒子,他也心存感激,雖然有埋怨,卻也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因為全家人都明白,楊善文不僅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也是一名黨員,是執掌一方的“父母官”,他挑起來的不僅是這個家庭,更是是五橫社區800余戶家庭的幸福重擔。
(李賢文 曹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