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展演,充分展示了全國舞臺藝術工作者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取得的優秀成果,對推動全國文藝創作健康發展、提升全民族藝術鑒賞修養,都具有寶貴的示范和引領作用。藝術當然要講量,沒有量就無所謂質;但沒有質的量是沒有價值的。藝術更重在講質,而且歸根結底,藝術是以質取勝。一部曹雪芹的《紅樓夢》,遠勝于數十部《續紅樓夢》。這次展演的18部舞臺藝術作品,在其代表的舞臺藝術門類中都至少堪稱高原上的力作,其藝術性、思想性和價值導向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無論是謳歌英模人物的豫劇《焦裕祿》、評劇《母親》在其人物形象的藝術化、典型化程度所達到的水準,還是話劇《兵者·國之大事》在把握時代大勢、以審美方式表現當代軍事變革所彰顯的雄渾氣魄,抑或是淮劇《小鎮》、湘劇《月亮粑粑》、話劇《麻醉師》對現實生活的深度、廣度的開掘和晉劇《于成龍》、歌劇《大漢蘇武》對歷史精神的準確把握、古為今用,話劇《北京法源寺》在思想的發現與形式的創新上的大膽探索,以及評劇《紅高粱》從小說文學思維到戲曲舞臺思維的成功轉換……都能以一當十,以質取勝,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既引領舞臺藝術創作從高原勇攀高峰,又培養造就懂得欣賞藝術的不斷提升審美鑒賞修養的觀眾群體,并依靠這些觀眾群體滾雪球似地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踴躍鑒賞這些優秀劇目。
這次展演,還堅持重視創作、精雕細琢,在演出中廣泛聽取意見,在聽取意見后進一步打磨,力促這些優秀劇目勇攀高峰,成為立得住、傳得下去的精品力作。榮獲大獎也罷,參加展演也罷,都不是這18部優秀劇目創作的終點,而是精益求精的新起點。毋庸諱言,過去有一股不良風氣,劇目一旦獲了獎、晉京展演了,便高奏凱歌,班師回朝,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很少或索性再也不演出了。如此似猴子掰苞谷,掰一個扔一個,最后仍是兩手空空,藝術何來積累?經典怎能鑄就?這18部優秀劇目堅決摒棄這種不良風氣,把這次展演當成進一步加工提高的極好機會。據我所知,如豫劇《焦裕祿》已成功演出400余場、評劇《母親》也已公演100余場,都是邊演邊改,越演越精。這次展演中,18部優秀劇目都要分別聽取專家、觀眾的意見和建議,以精心修改,勇攀高峰。
為了更好地把文化惠民、服務觀眾落到實處,讓熱愛戲曲的普通觀眾能進劇院,以飽眼福,這18部優秀劇目演出盡管都由名家領銜,但每場票價百元以下的票占50%,還有百張十元票以滿足低收入觀眾之需。同時,許多劇目還將采用下基層、進校園、辦講座等方式,讓優秀劇目為更廣泛的人民群眾共享。我為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這次在京展演點贊叫好。
(作者:仲呈祥,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