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w2cq"><pre id="6w2cq"></pre></ul>
    • <strike id="6w2cq"></strike>
      <samp id="6w2cq"></samp>
    • 首頁 > 新聞 > 宜秀要聞 > 正文

      區長婁雪松在安慶市宜秀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17-01-23 14:32:51   來源:   點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7年1月21日在安慶市宜秀區第三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區長  婁雪松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
      見。

       
      一、2016年及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穩中求進,迎難而上,拼搏前行,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
        ——經濟質量效益同步提升。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增長10.5%;財政收入9.8億元,增長8.6%;規上工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3.5億元,增長15.5%。
        ——有效投入和需求明顯擴大。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4億元,增長16.6%;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8個,完成投資47.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億元,增長12.8%。外貿進出口總額1.35億美元。
        ——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改善。全面完成32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2.47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7%、9.6%。2533名貧困人口脫貧。城鎮新增就業3399人。
      一年來,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新進規上工業企業1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31家,旺旺食品產值過20億元;嘉欣醫材成為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加寶實業認定為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3家, 獲批省“專精特新”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高新技
      術產品17個,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0個、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入庫項目8個。申請發明專利1408件。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楊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驗收。完成土地流轉1.09萬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家庭農場11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特色農莊10處、特色經濟林示范基地3個。農機生產作業面積超10萬畝。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楊橋朱紅桔”成為全市首件水果類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榮獲全國示范站稱號。
        現代服務業正在興起。556電商產業園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落戶智慧產業園。靜百惠公司成為安徽省“徽姑娘”電子商務創業創新示范基地。60家農業經營主體進駐電商平臺。國有鑫橋融資擔保公司獲批設立。
        一年來,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創業環境優化。“放管服”改革區級承接行政審批項目58項;“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新增私營企業465戶,個體工商戶946戶。新增省著名商標5件、市知名商標8件、省名牌2件。開展金融環境專項整治,追回資金9870萬元。龍山建設集團、清怡紡織成為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國土、規劃管理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融資成效顯化。低成本融資16.8億元;獲批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25個、資金19.13億元,到位資金10.84億元;爭取省財政置換債券4.13億元。落實“四大產業政策”獎補資金1537萬元,提供小微企業續貸過橋資金6465萬元。對外開放深化。全年引進外資4000萬美元,內資58億元,新簽約并履約億元以上項目13個。山城集團、天有紡織“走出去”開展了國際合作。
        一年來,園區建設升級提速。大橋開發區實現財政收入6.9億元。旺旺五期PET項目2條生產線、永安電子智能儀表項目投產達效,七匹狼商業街招商運營。建成標準化廠房22萬平方米。“五化”項目完成文苑路等10條道路改造;天柱山東路等5條道路正在建設。北部新城區公共自行車項目投入運營。一院龍山院區開工建設。稼先大道等4條道路黑色化工程實施,經七路橋開工建設。龍山鳳水文化旅游產業園龍山桔苑項目建設規劃獲批,鳳水花苑二期開工建設。大龍山國有林場改革順利完成,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榮獲首屆中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稱號。烏龍溪申報4A級景區。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完成地形圖測繪和生物多樣性調查,認知園開工建設。
        一年來,生態建設更加怡人。綠色發展譜新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全面啟動,新增省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村2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完成造林1萬余畝,創建森林城鎮1個、森林村莊3個, 命名“生態綠園”單位22家。森林防火管控體系建立。31項大氣污染防治任務全面完成。美麗鄉村繪新貌。五橫、羅嶺、楊橋3個鄉鎮政府駐地完成整治建設,楊亭村入選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完成68公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更新改造小型水利工程301處,除險加固小(二)型水庫4座。宜游宜秀創新績。《宜秀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完成編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啟動創建,郁金香花展、梨花節、觀鳥節、美食節、河蟹節等25場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全年接待游客290萬人次。
        一年來,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抗洪救災取得重大勝利。面對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我們快速應對、科學調度、軍民聯手、眾志成城,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抗洪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保障了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全區緊急轉移人口6562人;77戶226間水毀房屋完成重建,305項水毀工程修復進展順利。民生保障有效改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9.79%。棚改征遷完成征地1585畝,拆遷37.96萬平方米。續建還建房21.55萬平方米、1553套,C-6地塊、永林小區一期還建房完成主體建設;南山園二期、鳳水花苑完成安置11.3萬平方米、1137套。5個老舊小區改造,百圣花苑、圣翔花苑已完成。改造薄弱學校16所,建成幼兒園5所,朝陽小學招生。全國健康促進示范區創建通過評估,新增省級衛生村1個;華大基因檢測項目完成無創產前免費篩查1061人、新生兒代謝疾病檢測659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順利完成,葉篤正生平陳列館布展完成,《宜秀年鑒》完成編纂,開展農村文藝演出29場、放映公益電影397場,安慶市首屆半程馬拉松賽成功舉辦。在全省率先試點建設應急廣播(村村響)系統。社會治理不斷加強。“七五”普法全面啟動,開展法治宣傳教育36場,法律援助306件,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697件。扎實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市級第三方文明程度指數測評總評城區第一。獲批“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3個社區“一站通”社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成運行,2個社區獲批省級減災救災示范單位。安全生產形勢平穩,12所農村敬老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裝運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強。信訪形勢穩定好轉。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步,區人武部獲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民族宗教、檔案、應急管理、外事僑務、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看齊、見行動。全年集體學習25次,政務督查重點工作53項,政府部門年初確定的48件實事全部完成。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100%;加強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聯系,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辦理回復網民和“1584熱線”反映的問題364件。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力度,深化政務公開,嚴格預算管理,“三公”經費持續下降,“三資”監管得到加強,公車改革順利實施。
        各位代表,2016年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為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五年,經濟發展跨越趕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先城區、快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33.16億元增加到56億元,是2011年的1.68倍;財政收入由3.4億元增加到9.8億元,是2011年的2.88倍,大橋街道、大龍山鎮、白澤湖鄉財政收入過5000萬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1.8億元;實際利用內資316億元,外資2.4億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2.5∶54.8∶32.7,由農業區轉型為工業支撐、服務業興起的城市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11年的43家發展到76家;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3家發展到19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9個;省著名商標由2011年的1件增長到17件,市知名商標由2011年的2件增長到36件。土地流轉率由30%提高到55%,凈增2.4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2011年的52家增長到185家;獲批國家級農機示范合作社1家、省級3家。
        這五年,城鄉統籌協調并進。“品字型”發展布局已經形成。城鎮化率達到54%。新改建城市道路80公里,雨污管網150公里;55個市、區重點項目完成征地2.1萬畝,拆遷161萬平方米。美麗鄉村煥然一新,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創省級優秀旅游鄉鎮4個、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集聚區2家,五橫鄉成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楊橋鎮進入全國重點鎮行列,羅嶺鎮榮獲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城市自來水、燃氣管線、公交線路、農村清潔工程鄉鎮全覆蓋;第二輪環衛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交通體系內聯外暢,鄉村道路總里程由300公里增加到490公里,縣鄉道升級改造及村級道路網化工程19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0座。連續兩年獲得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完成4處小流域水土保持、2條中小河流治理,除險加固小(二)型水庫21座,完成2.9萬人農村飲水工程,更新改造小型水利工程746處。
        這五年,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9.08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7萬人。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7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保、城鄉低保、“救急難”體系構筑完善。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保持全省領先。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先看病、后付費”新型診療模式全省推廣,人口計生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榮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省教育強區稱號。獲批首批全國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區。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鄉鎮(街道)全覆蓋,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村(社區)全覆蓋。張四墩遺址獲批“國保”單位。《宜秀區志》出版發行。區有線信息臺正式開播,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工作、黃梅村農民文化樂園均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榮獲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稱號。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征程,我們倍感艱辛,一路爬坡過坎,砥礪前行,戰勝了森林防火、殯葬改革、抗洪搶險等重重困難,以辛勤的汗水繪就了宜秀的美好今天;回首五年征程,我們倍感欣慰,一路苦干實干,扛旗奪牌,取得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新業績,以真誠的奉獻成就了宜秀的跨越趕超;回首五年征程,我們倍感自豪,一路昂揚奮進,豪情滿懷,開創了團結一心、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動局面,以執著的追求放飛宜秀崛起的夢想!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曾經在宜秀工作的各級領導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宜秀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我區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宜秀發展速度快、質量效益好、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成績令人振奮,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必須堅持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必須堅持立足宜秀實際,科學決策,精準發力;必須堅持開放創新,先人一招,快人一步;必須堅持綠色發展,保護青山綠水,建設美好家園;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本至上,執政為民;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勇擔當,敢負責,真務實,守清正。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夠大,結構不夠優,產業層次不夠高;轉型創新步伐有待加快;少數干部的擔當精神、執行能力、工作作風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采取切實的舉措加以解決。
       
      二、未來五年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
       
        今后五年,是我區產業轉型、創新升級的關鍵期,城鄉協調、決勝小康的攻堅期。
        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發展行動為總抓手,實施“2345”計劃,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工業強區、生態立區、創新活區、開放興區”四大舉措,完善“品字型”發展布局,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先進縣區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主要奮斗目標是:
        ——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創新轉型實現新突破。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民間投資體制、投融資體制和農村綜合四個方面改革,加快創新創業示范區建設,培育主板上市企業3家以上,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130家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0%。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8:55:37左右。
        ——城鄉統籌開創新局面。完善城鄉功能布局,創新網格化、智能化、立體化管理機制,形成城鄉協調、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城鎮化率達62%。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5A級景區1家,4A景區2家。建設特色小鎮6個。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區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環境整治實現全覆蓋,爭創生態人居典范。
        ——綠色發展取得新業績。發展綠色經濟,著力構建以新型低碳工業、優質高效農業、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綠色產業體系。抓好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功能區保護,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境內湖泊、河流水質保持Ⅲ類以上標準,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積極承接江浙滬、北廣深等區域產業轉移,累計引進10億元大項目5個,億元以上項目60個,引進內資200億元。加強與日韓、歐美交流,與臺灣經貿合作。引進一批總部企業,打造商貿、金融、電子商務等特色樓宇產業集群。提高經濟外向度,累計利用外資1.25億美元;做強外資外貿,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億美元。
        ——共建共享達到新水平。全力推進教育均衡、健康服務、食品安全、文化惠民、養老產業五個示范區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并軌、社會救助、殘疾人救助、企業用工和失地農民就業聯動五大制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以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著力打造法治宜秀、誠信宜秀、平安宜秀、智慧宜秀,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滿意指數、安全指數同步提升。
       
      三、著力做好2017年各項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五大發展行動的第一年。要按照“講看齊、穩中求進,重生態、綠色發展,敢創新、擔當有為”的總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開創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2017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打好“四張牌”,抓好16個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園區牌”,推動“四個創新”
        產業創新。大橋開發區圍繞品牌園區建設,完善“一區多園、特色發展”產業格局。啟動1500畝食品工業園建設,做強首位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抓好瑞鉬特高端影像設備、棵康微生物菌劑等21個工業項目建設,壯大中高端裝備制造、生物工程等主導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于工業增幅3個百分點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實施“培大育小”計劃,新增納稅千萬元以上龍頭企業2家、五百萬元以上5家。落實標準化廠房出租出售政策,引進企業10家以上。全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8-12家、私營企業100戶、個體工商戶300戶。智慧產業園圍繞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打造“筑夢”新區。北部新城區圍繞品質新城定位,抓好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引進現代物流企業、大型城市綜合體各1家,新增限上企業5家。
         招商創新。以園區為依托,以主導產業為支撐,以戰新產業為方向,以協會交流為平臺,堅持“3(北、上、廣)+2(臺灣、國外)”模式,參加和自辦各類招商活動不少于10次,力爭引進10億元以上大項目1-2個,億元以上項目13個。出臺創新招商辦法,強化項目落地責任包保。加強與臺灣經貿合作,在加寶食品工業園加掛臺商食品企業園牌子,引進臺資企業2-3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力爭實體外貿企業進出口總額8000萬美元以上。
        金融創新。設立創業基金、發展基金,引進天使、風險和股權投資,開展項目、技術、創意孵化,對初創期、成長期企業予以資金、政策支持,培育20家創新引領型企業。推進安徽龍山鳳水文化旅游公司資產重組,提高國有資產利用率。落實省政府“降成本20條”政策,開展“政銀擔”“稅融通”業務。支持英德利集團公司IPO上市,力爭宇順高科、嘉欣醫材等3-5家企業“新三板”掛牌,引導五寧科技、中創工程等10家企業進入掛牌上市輔導期。
        管理創新。完善園區管理制度,推進人事、薪酬、考核制度改革,著力將園區打造成為支撐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推動大橋開發區、大橋街道產城一體發展,北部新城、大龍山鎮聯動融合發展,疏解園區社會管理類事務,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引進1-2個行業領軍人才團隊,實施“鳳還巢”和鄉土之星培養計劃。推動園區、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合作,建設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基地。
        (二)打好“項目牌”,突出“四個聚焦”
        聚焦重點任務。對20個新開工項目、38個續建項目、12個謀劃項目和16項重點工作實行區級領導領銜負責制。建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庫,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及申報工作,確保已簽約項目資金有序投放和開工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啟動1個PPP項目規劃。推動安慶一中龍山校區開工建設,全力配合安慶一院龍山院區工程建設。開工宜秀藍灣等6個商居項目。
        聚焦棚改征遷。完成獨秀大道二三期周邊地塊等棚戶區改造項目征遷任務,征地7243畝,拆遷55萬平方米。啟動北部新城永林小區二期、大橋街道高速互通眉山還建點等19.5萬平方米還建房建設。
        聚焦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主干路網,啟動龍湖路規劃建設,抓好14條災后重建主干道路和景區出口路提升工程,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60公里,推進安慶至樅陽宜秀段、羅湖大橋連接線工程建設。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溝整治、水庫湖泊防洪工程等災后重建提升項目12項,計劃投資2.88億元。實施江嶺等4座水庫除險加固,完成螺山大聯圩等5座圩口防洪工程。
        聚焦特色小鎮。以特色資源為依托,以首位產業為支撐,支持各鄉鎮街道開展特色小鎮建設,提升鎮域經濟發展質量。大龍山鎮依托大學資源,圍繞高校服務業,建設學苑小鎮。五橫鄉依托中國楊亭書畫院,圍繞書畫產業,建設書畫小鎮。羅嶺鎮依托巨石山,圍繞戲曲產業,建設戲曲小鎮。白澤湖鄉依托漁業蔬菜基地,圍繞都市觀光農業,建設水鄉慢城。楊橋鎮依托山水資源,圍繞健康休閑服務產業,建設康養小鎮。大橋街道依托海吉星、林安物流,圍繞三產服務業,建設智能物流小鎮。
        (三)打好“生態牌”,做到“四個推進”
        生態建設全面推進。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各1個,省級生態村3個。完成整地造林5000畝,建設綠色長廊15公里,森林蓄積量增長1萬立方米,創建“生態綠園”16家。推進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建立區鄉兩級“河長制”,開展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配合做好石塘湖水環境治理工作。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美麗鄉村全區推進。堅持“以點帶面,梯次提升”,按照“一村一貌、一村一品、一村一魂”要求,強化產業支撐,彰顯地方特色,健全長效機制。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成立農村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試點,推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爭創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培育一批農家樂、洋家樂、藝家樂等特色民宿。
        生態農業全力推進。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建好白澤湖鄉萬畝蔬菜、羅嶺特色水稻種植等5個園區基地。發揮好“勸耕貸”金融產品作用,幫助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新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及市級以上農業經營主體10家以上,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8個。建立鄉鎮和社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
        品位之旅全域推進。推動旅游標準、策劃、線路、品牌、營銷“五統一”,推進旅游公共服務一體化,創建“宜游宜秀”品牌,打造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確保大龍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獲批,加快余墩至靈山石樹6平方公里的項目建設,實施中國秀園、鄧稼先故居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龍山古寨等文旅產業項目,爭創巨石山5A級旅游風景區及大龍山省級地質公園,創建3A級景區2家。持續辦好25項節會活動。
        (四)打好“民生牌”,實現“四個爭先”
        脫貧攻堅爭先完成。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以發展產業、擴大就業、促進創業“三業并舉”,推行“經濟組織+貧困戶”模式,穩定困難群眾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來源,保住基本,兜住底線,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省小康標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確保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11戶2388人脫貧,努力讓貧困村成為先進村、示范村和特色村。
        民生工程爭先進位。實施好各項民生工程,確保城區領先。繼續實施城區“五化”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啟動全區地質災害點、切坡建房、危房等遷建改建。推進鄉鎮自來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建設。舉辦全區創業大賽,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500個。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力爭安徽菜子湖養老文化產業園、大橋街道神墩綜合養老產業服務中心等項目投入運營,新增“貼心之家”居家養老服務站5家以上。
        城鄉治理爭先奪牌。建設法治宜秀,全面實施“七五”普法規劃,規范化建設社區矯正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完成法律援助330件以上。建設誠信宜秀,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培育和規范信用服務市場。建設平安宜秀,實施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推進網上信訪,扎實開展初信初訪辦理,依法依規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建設智慧宜秀,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建設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及公共數據庫,實現社區“一站通”信息化管理平臺全覆蓋,新增精品社區3個。
        社會事業爭先創優。加快大龍山中心小學、圣埠小學等6所學校遷擴建工作。完善中小學布局,推動月形小學聯合名校開展集團化辦學。推進綜合醫改和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建立以醫聯體為依托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好華大基因項目。爭創國家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和新一輪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開播宜秀廣播電臺。開放葉篤正生平陳列館。完成第三次農業普查。加強國防動員工作,開展“雙擁”共建。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作用。扎實做好民族宗教、檔案、應急管理、外事僑務、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老齡、殘疾人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成果,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厲行法治。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全面開展重大執法決定的法制審核和行政執法公示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提案。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創新實干。創新思維,突破羈絆,敢為人先;創新機制,激發潛力,迸發活力;創新方法,提升行動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精心謀事,求真務實,在崗有為;精心安排,掛圖作戰,對標落實;精神擔當,守土有責,履職盡責。
        傾心為民。推行“一線工作法”,用心做實事、誠心辦好事、真心解難事。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探索推行“互聯網+政府服務”模式,深化政務公開,提高政府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廉潔從政。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規定,推動政府系統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崇廉拒腐,尚儉戒奢,風清氣正。
        各位代表,新常態新形勢催人奮進,新目標新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苦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上一篇:張衛參加指導楊橋鎮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

      下一篇:童學軍率隊來我區美麗鄉村建設聯系點調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18性|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十七岁高清在线观看| 请与我同眠未删减未遮挡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欧美|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爱豆在线观看网址91|免费|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日本肉体裸交xxxxbbbb|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老司机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 试看91福利区体验区120秒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欧美午夜性囗交xxxx|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亚洲综合小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91在线丨亚洲|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91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在打烊后仅剩两人接档泡面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