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機構貝恩公司研究報告顯示,自2014年開始,全球奢侈品市場持續萎靡,增速連續放緩。2016年更是負增長3%,這主要由于中國地區增速的放緩。但2017年,這一勢頭明顯反轉,全球奢侈品市場復蘇,亞洲地區領先,增速達到9%。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增速按固定匯率增速達到18%,是第二名(除日本、中國大陸以外的亞洲地區)的兩倍。
中國區撐起奢侈品市場
有分析認為,此輪高端消費復蘇歸因于中國龐大的中產和富裕階層的快速崛起。
此外,瑞銀最新的報告也指出,受可支配收入增長、中產階層快速壯大、經濟增長仍穩健等結構性利好因素支撐,中國高端消費回暖。
據《麥肯錫》報告顯示,2016年有760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超過了馬來西亞或荷蘭的家庭總數。其中,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費達7.1萬元人民幣,是法國或意大利家庭的兩倍。總體來看,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貢獻了近1/3的全球市場。
而在2008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僅占全球的12%。麥肯錫方面表示,估計在之后的八年間,中國買家在國內外為全球市場貢獻了超過75%的增長,超過650億美元。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奢侈品零售商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空間,在定價策略上進行調整,降低中國地區的售價,自己補貼稅收。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的《2017要客奢侈品全球價格指數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7年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變化,發現中國奢侈品國內外整體平均價差由2011年的68%降到16%,差幅縮小了52%。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內收入水平的持續上升,國人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消費結構也隨之升級。消費特點呈現出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和品類消費三大類,一般而言,奢侈品本身質量比較有保障,而且在品牌方面的價值和認同度也都處于領先地位。另外,一些奢侈品的個性定制也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品質和個性化需求。因此,奢侈品消費在中國區給出了驕人的成績。
再者,近年來奢侈品自身的結構性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奢侈品消費包含兩部分:一類是老牌奢侈品,如香奈兒、迪奧等,另一類則是輕奢類。在奢侈品消費年輕化的背景下,輕奢類產品大行其道,消費當中,輕奢類的增速和占比逐年提高,輕奢類消費品正擁有越來越多的消費人群。
記者觀察發現,奢侈品在中國區的復蘇,既有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的基礎,又有奢侈品內部結構的大幅度調整。現在的復蘇和當年奢侈品在品牌結構當中,一個明顯變化就是更加年輕化。
中研普華研究員姜開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高收入人群正在不斷增加,收入的增長讓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而消費升級是拉動奢侈品市場回暖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國旅游行業快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各國的聯系更為緊密,在很多政策上有所放寬。中國消費者消費重心逐漸轉向非必需消費品,對奢侈品的需求快速增長。
持續升溫可能性存在
然而,高處不勝寒,處在回暖期的奢侈品,是否能一直保持良好的態勢,成為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市場人士多認為,高端消費市場的增長趨勢是可持續的。有高端消費分析師表示,中國高端消費市場的情形與日本的經驗非常相似,但是中國市場的龐大和區域分化使得其持續時間更久,以2001年香港自由行放開算起,高端消費的熱潮大概會經歷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再到更偏遠地區三波浪潮,目前正處于從一二線到三四線更迭的階段。
很多人將收入增長、中產階層的崛起被視作奢侈品消費的最大動力。天風證券海外研究團隊指出,國內中產階級和富有人群的體量將加速成長,80-9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長期來看,BCG預計中產階層、底層富有和上層富有階層將在未來加速擴張,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分別達12%、11%和18%,成為未來中國消費增長動力。根據經濟學人智庫報告,到2030年,中產階層與高收入消費者(年收入超過9600美元)將達到4.8億,占到中國人口總量的35%。
趙萍告訴記者,在奢侈品年輕化的浪潮支撐下,奢侈品消費持續增長的態勢是能夠得以保持的。由于輕奢類產品占比的不斷提高,奢侈品消費人群出現了明顯的增漲,而且這種增漲的態勢還會進一步保持。另外,奢侈品的回暖也意味著國內市場需求是不斷走旺的,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說,也預示著宏觀經濟在未來增長有著比較強的動力。除此之外,奢侈品回暖還意味著消費呈現一個穩固增長的態勢。
姜開玉表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未來奢侈品將成為較為普遍的市場消費。大多數90后和00后消費以“高興”為主,買奢侈品或其他高端消費已屢見不鮮。因此,奢侈品回暖趨勢會在中國持續下去。
數據顯示,中國已然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者來源國。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占比全球消費份額不斷上升。對奢侈品的追求及消費,足以反映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升級。
然而,新的問題來了,國人對于奢侈品的追求,是否會給國內的商品造成影響?
趙萍回應稱,奢侈品消費走旺會倒逼國內商品企業轉型。因為特別是輕奢類的產品和國內產的高檔商品之間,在消費人群上總有重疊,所以人們在把更多的消費支出用于輕奢類的商品消費的同時,就意味著會對國內相關的商品產生替代的作用。這就要求國內的生產企業,在產品的研發設計方面要加大力度,從而使產品的質量、時尚程度足夠與世界同步,并且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另外,在品牌建設方面,企業更要加強。其實,有時國內商品的質量可能比輕奢,甚至奢侈品更甚,但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夠高,而被拒之門外。因此如何打造消費者心中有價值的品牌,如何去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對國內企業提出了挑戰。
但是,有壓力才有動力,她表示,從長遠來看,倒逼的壓力也會促使國內企業不斷創新,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為企業帶來機遇。隨著奢侈品規模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意味著人們對于高質量產品的偏好被培養起來,所以國內的企業一旦推出優質的產品,特定的市場需求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創新的風險就會明顯地降低。
姜開玉則認為,奢侈品市場回暖對國內商品影響并不大。奢侈品的購買需求及購買能力限定了它的消費次數,而其他商品的消費選擇更多,消費頻次更高。要應對奢侈品市場回暖,中國國內商品應加快質量升級,品牌提升,加大對高端市場的開拓,打造能與之匹敵的品牌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