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綠意茵茵、微風輕拂、花香陣陣······
楊亭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也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強化生態保護,領航綠色發展,緊扣“全域覆蓋、網格管理、做實下沉、群眾參與”的思路,常抓常管,林長制扎實推進:
生態強村·強在管綠護綠
組織保障是前提。該村林長制推行網格化管理,成立了以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為總林長,下分5大片區、33個村民組,由村“兩委”成員擔任包保片區片長,33個村民組組長擔任護林點長,另設5處護林卡點,流動護林員16名,視頻管控7處,全村形成了智慧管控和人員管護相結合,做到管護全覆蓋,同時加大資金對護林器材配備,護林點長和護林員聘用費用的投入。
壓實責任是關鍵。村總林長為第一負責人,兩委成員、村民組長、護林員為具體實施人,做到任務細化,分工明確,誰包保誰負責,誰失責必追責。
強化管護是根本。①是全村5大片長、33個村民組護林點長統一佩戴執勤袖章,每天對負責山場、林木早晚各巡查一次,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匯報處理;②是做到“三個一律 三個不準”即:村內古樹、名木、大樹、稀有樹木一律掛牌保護,不準變相倒賣;山場林木一律封山育林,不準采伐;殯葬改革前本地墳安葬(修墳)一律嚴控規模,不準私埋亂葬、外地墳遷入我村安葬;通過多年艱苦管護,已掛牌保護名貴樹木136棵,封山育林使山場楓樹樸樹等名貴稀有樹種得到有效保護和繁育,青山白化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村民護綠意識也日益增強。③是加強春冬季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
生態美村·美在增綠添綠
盤活資產資源,發展綠色經濟。楊亭集體林場山場2700畝,過去因松材線蟲病導致大面積馬尾松枯死,并影響其它樹木,為有效解決,該村在病蟲區域栽種茶樹、楓樹,通過生態治理,病蟲害有效控制,目前已發展高標準生態有機綠茶園700畝,帶動村集體創收,村民就業100余人,勞務收入超過50萬元。
做強優勢產業,發展生態經濟。結合土地山場流轉,近幾年來招商引進了竣泓社會化養老、太古精品苗木、龍麟生態博覽園、林之海名貴苗木、綠豐園楊梅、稼軒油茶、中國秀園等7家生態農業企業,涉及耕地流轉面積1650余畝,山場流轉面積3600余畝,企業累計投入資金5000萬余元,栽種紅豆杉100畝、楊梅300畝、桃子梨子獼猴桃石榴600畝、油茶700畝、名貴苗木3萬余株,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生態價值。
改善鄉村面貌,發展旅游經濟。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圍繞“保護樹木、荒場植綠”的原則,主干道沿線、自然村莊累計栽種桂花紅葉石楠廣玉蘭櫻花苗木20000株,鋪草坪50000平方米,景觀節點8處,村莊保持“原味”和“土味”,面貌“盆景”變“風景”。
生態富村·富在用綠活綠
圍繞“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富村”這一思路,通過土地山場流轉,發展都市農業,養老產業和鄉村旅游業,打造“茶旅經濟、賞花經濟、采摘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現已成功舉辦了四屆郁金香花展、楊梅桃子梨子采摘節、民俗年味、采茶踏青、美食文化節慶活動,成功舉辦一屆向日葵、菊花、月季花花展,節慶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流轉租金助推了集體增效,村民增收,逐步實現“鄉村變景區、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中央媒體采訪團到楊亭村采訪楊亭村林長制特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