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變”改革是盤活農村集體“三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途徑。五橫鄉楊亭村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三變”改革的部署要求,把農村“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總抓手”、脫貧攻堅的“新引擎”、農村發展的“壓艙石”, 強化黨建引領、資源資產盤活、經營主體培育、特色產業帶動等舉措,大膽探索,多點突破,把“三變”打造成“產業”,把“產業”做成“三變”。
夯實“三變”根基,讓支部“強”起來
黨建領航是核心。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班子強不強,關鍵在支部。成立了以書記、主任為組長的“三變”改革領導小組,下設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三個工作組,定目標,明任務,務實干,進度快。
支部強優是關鍵。①是結合本次“兩委”換屆,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員“引進來,留得住,干的好”,配強配優“兩委”班子;②是充分發揮“雙培雙帶”,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先鋒示范作用,支持基層各項工作,凸顯支部核心力,凝聚黨員向心力。
發展經濟是要務。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產業,務實干,做品牌,引客商,爭項目,促進集體增效,群眾增收。
激活“三變”動能,讓產業“興”起來
盤活資源要素,圍繞“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富村”這一思路,大力發展“茶旅經濟、賞花經濟、采摘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
田園變花園果園。打造千畝“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果、四季有客”的“全國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國家級科技園區”的中國秀園項目,現已完成300畝特色葡萄、石榴、拐棗、櫻桃、枇杷栽種,200畝夢幻婚慶草坪栽種,400畝郁金香、薰衣草、紫薇、月季、觀賞向日葵、荷花、菊花、百日草、千日紅栽種。
山場變茶園果園林園。壯大村“一村一品”龍山野茶品牌,現有生態有機綠茶園700畝;招商引資企業已栽種特色水果楊梅約300余畝、梨子桃子櫻桃葡萄約500畝、紅豆杉桂花紅葉石楠望春花櫻花約20000株。
農房變客房。結合安慶美食走廊,打造全域旅游驛站、把農房改造成客房,發展民宿經濟,現有農家樂22戶,年營業額突破200萬元。
農產品變旅游產品。做強生態有機綠茶、特色花果、民俗美食等品牌、品味、品質,提高市值、產值、顏值。
打造“三變”新景,讓環境“美”起來
山美水美——牢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也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緊扣“全域覆蓋、網格管理、做實下沉、群眾參與”的思路,結合林長制河長制,對15000畝山場、600畝水面、鳳凰河水系、游龍溪等常抓常管。
人美景美——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加大美麗鄉村和宜居環境整治,村莊面貌“盆景”變“風景”;結合移風易俗、文明創建,培樹鄉土文化賢達人士、挖掘家風家訓、評比文明示范戶、樹立身邊好人、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小舞臺作用,豐富村民休閑娛樂;打造“亭”文化,組建“孝親亭、好人亭、鄉賢亭”;完善“一約四會”,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新體系;形成勤儉節約、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文明新風尚,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日益提升。
做強“三變”實體,讓人氣“旺”起來
結合土地山場流轉,近幾年來招商引進了竣泓社會化養老、太古精品苗木、龍麟生態博覽園、林之海名貴苗木、綠豐園楊梅、稼軒油茶、中國秀園等7家生態農業企業,涉及耕地流轉面積1650余畝,山場流轉面積3600余畝,發展都市農業,養老產業、鄉村旅游業,企業累計投入資金5000萬余元,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搶抓全域旅游建設機遇,成功舉辦了四屆民俗年味、郁金香花展、楊梅采摘、踏青采茶、禪宗書畫、美食文化等節慶活動,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節慶活動有“看頭”,農民有“賺頭”,發展有“奔頭”。同時積極打造書畫藝術小鎮、美麗鄉村示范點、生態農業企業、花溪茶谷景區、美食走廊精品旅游路線。
突出“三變”實效,讓農民“富”起來
加強主體培育,依托獨特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重點是以發展生態優質茶葉、花卉苗木種植、鄉村旅游為主的特色產業,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群眾增收致富。鼓勵招商引資公司、合作社、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參與農村“三變”改革,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了“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農民有資源沒資產,有權利沒利益”的傳統經營體制,讓“死土地”變成“活資源”, 讓流轉的資源產生效益,讓廣大村民嘗到發展的甜頭,讓投資的企業更有信心更有恒心,傾心打造造福一方。下一步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做活“三變+”文章,抓“三變”,促資產變活、股金變大、股東變富。(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