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產業既是主導產業也是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來,宜秀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強化首位產業首位支持的力度,引導、培育和壯大首位食品產業,通過采取搭建科研平臺、推動企業提升裝備水平等措施,構建產業新體系,助力食品首位產業走上“智造之路”,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食品產業發展壯大,科技創新是關鍵。今年宜秀區及時搭建對接平臺,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支持企業引進創新科技,加快推動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今年9月20日,宜秀區政府與上海國家技術轉移聯盟(上海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技術平臺揭牌,標志著宜秀區在推進首位產業產學研合作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有了這一技術轉移平臺,我們上海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如農產品冷凍冷藏、中央廚房食品加工等技術都可以在宜秀區食品企業得到推廣和應用。目前我們專家與香飄飄食品有限公司就其新產品的研發進行了洽談。接下來,我們還將深入更多的食品企業,了解企業的需求,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此推動宜秀食品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10月16日,上海理工大學教授顧建中介紹說。
江毛水餃是安慶地方名吃,其因“皮如薄紙,餡如珍珠,形如貓耳,肉嫩湯鮮”而深受大眾歡迎。在成立安徽美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后,其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為確保食客吃到最新鮮的水餃,江毛水餃在宜秀區加寶食品工業園建成2000平方米的“中央廚房”生產加工車間,統一制作各種餡料,全程冷鏈物流配供,2個小時內就能運送到市區30余家門店。
“為了更好地發展食品產業這一首位產業,宜秀區開發區全力加快創新步伐,運用生物技術開發健康功能食品,提升裝備水平,積極推動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的全面應用。”宜秀區科技局副局長曹結權說。
在安慶旺旺智能化工廠車間看到,高端自動化機械設備生產區僅有少數幾個工人。旺旺飲品廠廠長耿飛介紹,自2015年起,旺旺集團先后從瑞典和德國引進了這套目前全球最先進、亞洲唯一的全自動生產線,配置了完善的傳感器和在線檢測設備,實現了生產工藝的全過程模擬、生產數據的全監控、質量的全自動檢測以及生產過程的全遠程化控制。該生產線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新上的高端設備完全代替了人工,能夠連續生產120小時不停機,一天能罐裝112萬瓶,一條線一年能生產1900萬瓶,產值在10億元以上。
為支持首位產業發展,今年9月份,宜秀區還有針對性地出臺了食品首位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和企業用工政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進首位產業的相關部署,我們采取這些措施,為宜秀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技術保障,加速實現食品產業規模提升、競爭力增強和可持續發展。”曹結權說。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投資1.08個億的高端磷脂生產線即將 建成投產,預計年可生產磷脂產品1.1萬噸,實現年產值1個億。中創磷脂公司總經理陳輝表示,國家大力支持和扶持中小企業往精深加工這個方向去走,另外一塊宜秀區首位產業也是食品加工這一塊支持力度大,加上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在這個研發包括投資加大 了力度。中創磷脂公司前身只是一家做油品加工設備的公司,是知名糧企的設備供應商, 正是看中宜秀區支持食品首位產業發展政策的利好,公司涉足磷脂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 。
與中創磷脂公司一樣,安徽小龍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駐加寶食品工業園后,也是看好宜秀區食品產業政策的利好,立足宜秀區首位產業食品行業的發 展,以及加寶專業園區的特色,這幾年陸續進行了設備產品的創新投入,先后投入200萬元建成了 6條生產線和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現已形成奶糖、牛軋糖、巧克力等五大系列產品。預計2018年 比2017年稅收、產值增長30%,預計產值達到4000萬元。
瞄準首位產業,立足面食、糧油、奶制品等不同定位,傾力打造休閑食品產業集聚區,功能營養食品產業集聚區、安慶 傳統特色食品產業集聚區和食品加工配套產業集聚區,延長食品產業鏈,實現食品企 業集中連片成區發展,預計到2020年,這個區新增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30家,食品 實現工業增加值50億元。
宜秀工信委主任戴申豐表示,目前正圍繞我區首位食品產業,出臺《宜秀區 2018年食品加工首位產業發展支持政策》。依托食品產業園、加寶工業園等載體,三 年內打造100億元食品產業集聚區。(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