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的那條路
日期:2019-07-17 11:46:50 來源: 點擊:
“門前向城路,一直復一曲。曲去日中還,直行日暮宿……”前幾天,我讀陸龜蒙的《門前路》時,忽然想起了衛星組居民江龍文家門前的那條路……
那條路之舊貌——濘泥小道
“我家門前的這條路是我們本隊群眾九幾年慢慢修起來的,距今已有20多年。剛開始是土路,現在是砂石路。晴天,風吹得會飛塵起,路旁人家的窗臺、房間、桌上、凳上,到處都是厚厚的一層塵土會,令人不堪其擾;過路的行人只要一張嘴,這些塵土會就會肆虐逞狂,乘虛而入,令人苦不堪言;這到也罷,下雨時更糟糕,路面濘泥不堪、路面坑坑洼洼的,走完路渾身都是泥水。就是這樣一條路,卻是我們生產隊與外界聯系的交通要道,是我們出行的必經之道。去年底,我們社居委的領導到我們生產隊進行了走訪調研,聽取了我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將我們組的路列入到2019年“四好農村路”改造計劃,修建水泥路,不久之后我們的出行環境將變得更好了。”衛星組居民江龍文說道。
那條路之新顏——水泥大路
2019年初,姥山社區結合宜秀區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安排,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指導,以“打通最后一公里”農村公路為目標,將1.895公里的村民組道路納入到2019年“四好農村路”建設計劃(其中衛星組道路硬化工程長度0.7公里)。從今年2月份開始,衛星路道路通過設計、立項、招投標等程序后,路面混凝土澆筑于5月下午開工建設,6月中旬完工,6月下旬完成路肩培土,建成了路面寬度4.5米、路基寬度5.5米的水泥路,切實解決了300多居民的出行問題,取得了看得見的惠民實效。衛星組居民鄧光福在路修好后說:“現在的衛星路由羊腸小道變成了水泥大路,路邊還安裝了安全防護措施、警示樁、警示標牌以及設置了錯車道等,不僅改善了我們群眾的出行環境,還大大地增加了開車一族的出行安全指數,過往的居民無不稱贊社居委的干部切實是為群眾在辦實事、做好事”。
后記——三分建、七分管
姥山社區在完成1.895公里的“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后,將如何管好、護好、運營好新建成的“四好農村路”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姥山社區黨總支書記汪崇明說:“姥山社區將按照農村道路暢通、路長制推行、養護水平提升的要求,安排專人對道路進行管護,定期對路面進行保潔,對路肩兩側的雜草進行清除,確實把“四好農村路”這項民生工程建成群眾的幸福之路、小康之路,也為社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撰稿:王凱)
上一篇: 楊橋鎮:探索產業扶貧發展模式 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下一篇:宜秀區開展基層為民服務工作專項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