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農村的“模范生”
43歲的王俊勝,不僅是黃石村衛生室的一名村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擅長內科和中醫針灸,拔罐,疾病診療。自1999年他就一直在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2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農村,為周邊的群眾排憂解難,同時他還承擔了鄉敬老院的所有老人的家庭醫生簽約工作。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敬老院作為保護對象也被管理起來。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立即趕到敬老院,指導大家開展消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為老人們測量體溫,詢問健康情況,交代注意事項。
村口的卡點人員緊缺,他二話不說到村里請戰,每天準時出現在崗位上,為進出的村民服務。雖然衛生室的工作很忙,他還是合理的安排時間做到疫情防控、簽約服務兩不誤。
健康扶貧的“排頭兵”
健康就是財富,病魔就是貧困。王俊勝從醫20多年,他在開展健康扶貧政策中對黃石村、鄉敬老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群眾進行逐村逐戶調查,及時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隨時掌握所有貧困人口的健康情況。有時他還拿出一些收入向貧困家庭補貼,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早日奔上致富快車。 “健康扶貧,預防第一,才能有效保障群眾不生病、少生病,特別是及早預防大病、絕癥病的少發生。”王俊勝告訴筆者,他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堅持利用休息時間,走村串戶進行建檔立卡上門簽約服務。據悉,對于簽約后的貧困戶,王俊勝都是始終堅持做到“三上門”服務,即按時上門體檢、地方易發病上門預防、為患病戶上門送醫送藥,有效降低病原體入戶發生率,并使一些慢性病和重病戶得到醫治達到康復,過上美好生活。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一名基層醫務人員,他默默無聞的工作著,在小小的鄉村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村醫的誓言。(余東海 劉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