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雜草要及時清理,家里保持干干凈凈的,心情也好呀。”芭茅村聯防長朱玉蓮正在居民家中宣傳提升人居環境的重要性。筆者了解到,芭茅村注重從宣傳入手,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通過上門入戶、電子屏、小廣播、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傳環境衛生整治,讓群眾意識到村莊清潔行動重要性、必要性,號召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行動。同時,充分發揮“三長”作用、黨員志愿者等隊伍,讓村民對健康衛生文明理念入腦入心入耳,形成“環境整治工作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提升群眾參與度,打出改善環境“組合拳”
“我村要堅持將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機結合,充分調動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主動性、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產生活方式,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芭茅村黨支部書記張金生說。據悉,該村結合今年的綠色庭院創建工作,將以“創星綠色庭院、助推人居環境”為主題,開展“綠色庭院”星級戶評比活動,通過黨員帶頭、開發公益崗位及廣大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來,清理村內主干溝渠、村內主干道以及道路兩旁的白色垃圾、破舊宣傳牌、“牛皮癬小廣告”等,幫助生活不便的貧困戶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以實際行動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現狀。
提升居民幸福感,緊跟脫貧攻堅“主旋律”
據了解,該村注重引導廣大農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充分調動廣大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為脫貧攻堅增添動力,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也越來越強。“過去呀,道路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面坑坑洼洼的,出行極不方便。現在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了,也裝了路燈了,晚上吃完飯還能散步。現在國家政策好,不僅把我家的旱廁改造成沖水式馬桶,就連生病住院費用還報銷,我真誠的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這個快80歲的老奶奶日子過得舒適。”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華香說起家門前的變化,幸福之感溢于言表。(韓安晴 劉憶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