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聯合國4月28日電(記者 李曉宏)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28日在《南華早報》發表署名文章,慶祝聯合國“多邊主義和外交促進和平日”,強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多邊合作是國際社會共克時艱的唯一途徑,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孤立中讓自己偉大。加強多邊主義需要增進信任、體現責任、維護平等、謀求共贏,支持多邊主義,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張軍在文章中表示,多邊主義是人類社會經歷一場世界大戰之后的共同選擇,是我們享受75年安寧與發展的根本保障。令人擔憂的是,單邊主義劇烈沖擊多邊主義,威脅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動搖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張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各國對多邊主義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在同疾病斗爭的歷史。我們付出了大量生命的代價,才認識到病毒沒有國界,不分種族。應對疫情,亟需開展國際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絕大多數國家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多邊衛生合作的中樞。為了戰勝疫情,聯合國大會、歐盟、非盟、不結盟運動、77集團和中國等紛紛表達了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堅定支持。多邊合作是國際社會共克時艱的唯一途徑。
張軍在文中指出,世界面臨紛繁復雜的挑戰。利比亞、也門和敘利亞仍處武裝沖突之中,讓我們意識到普遍和平遠未實現。恐怖主義威脅著我們日常生活。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巨大挑戰。世界經濟在不確定性中艱難掙扎,保護主義攪亂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損害國際貿易。霸凌行為破壞國際和平與安全,也讓挑戰更為嚴峻。面對挑戰,我們只有加強多邊合作,沒有別的選擇。
張軍表示,小國需要多邊主義,大國、強國同樣需要多邊主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聯通、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對重大挑戰,無人可以獨自應對,也沒有人可以躲避,只有合作一條路。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孤立中讓自己偉大。相對于小國而言,大國的利益遍布世界,從投資到貿易,從僑民保護到公共安全,大國參與多邊合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突出。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不應搞本國優先,而是要維護好各國的共同利益;不應熱衷于劃分勢力范圍,而是應努力保持世界的開放性;不應相互對抗拆臺,而是要攜手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張軍強調,加強多邊主義需要增進信任。信任赤字是最大的危機。信任,特別是大國間的信任,是有效合作的基礎,是協調行動的前提。冷戰思維、零和游戲是更為可怕的“政治病毒”,害人又害己。信任的基礎是相互尊重。中國尊重西方國家并向其學習,努力實現共同繁榮。西方國家也應尊重中國人民的選擇,接受和歡迎一個與西方制度不同的東方大國的發展振興。
加強多邊主義需要體現責任。全球治理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大國支持。如同公民需要交稅一樣,各國最起碼的責任是及時繳納會費。退出多邊機構、撕毀國際協議,危害國際合作,終將傷及自身。責任意味著正視問題并解決問題。轉嫁責任好比自己生病卻迫使他人吃藥,不僅解決不了自身問題,還會傷及他人。
加強多邊主義需要維護平等。聯合國會員國絕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它們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權利應得到充分保障。各方平等參與,多邊機制才有活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實現平等需要強大決心和久久為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平等原則的真實寫照。
加強多邊主義需要謀求共贏。多邊合作的最大好處,是面對全球性挑戰時,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調集力量和資源共同應對,并產生最廣泛共贏效應,特別是讓脆弱國家得到幫助,不讓任何人掉隊。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團結促共贏尤為重要。各國應珍視所獲援助并盡力幫助他國。中國已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并將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張軍表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命運與共。新冠肺炎疫情絕不是人類前進路上的最后一次疫情,但不斷強化和完善的多邊合作卻是人類戰勝每一次疫情的關鍵一招。拒絕多邊主義,是我們無法再次承受的教訓。支持多邊主義,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責編:崔越、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