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長假期間,中國國內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市場復蘇態勢強勁。其中,實物消費市場交易繼續活躍,批發零售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1%;旅游市場顯現出進一步復蘇景象,旅游出行相關交易筆數和金額較今年“五一”假期漲幅分別為90%和130%,并帶動出行、餐飲消費增長。外國媒體報道認為,“十一”黃金周亮眼數據傳遞出中國經濟復蘇的有力信號,展現出中國在抗疫和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成績,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
俄新社刊發報道說,今年中國國慶節與傳統節日中秋節重合,大量民眾外出旅游和聚會,電影院的上座率逐漸回升,各大城市的中心街道人山人海,這表明民眾生活已經恢復正常。報道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并通過監督確保落實,這是中國抗疫成功的重要條件。
韓聯社報道說,許多中國民眾在“十一”黃金周期間選擇了國內旅游。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恢復到較高水平,部分景區的游客甚至比去年還多。
沙特阿拉伯《經濟報》報道說,國慶期間,中國全國接待國內游客超6億人次,一些景區的游客數量已經與疫情之前接近或持平。這些數據折射出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刊文說,“十一”黃金周期間的旅游熱,體現了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傳遞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蘇的清晰信號。
比利時弗拉芒公共廣播電視公司的報道說,黃金周期間,中國消費需求快速釋放,經濟活力恢復顯著,這些都得益于中國疫情防控卓有成效。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說,國慶黃金周一直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火車站、機場和旅游景點人山人海,這是中國全國各地在國慶假期中的景象。面對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經濟穩步復蘇,成為特例。”
美國彭博社評論認為,疫情在中國已基本得到控制,黃金周期間中國民眾大量出行,展示了中國對經濟復蘇和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中國國內旅游的活躍度凸顯了中國經濟復蘇的實力。
俄羅斯《勞動報》網站報道說,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旅游業和其他行業的復蘇對國內外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機遇。
埃及《黎明報》報道說,中國經受住了疫情大考,交出優秀答卷,國慶假期間旅游業的強力回暖就是例證。“流動的中國向世界展現勃勃生機,為低迷的全球經濟帶來暖意,也將有力帶動周邊及更多國家經濟復蘇。”
(本報北京、莫斯科、首爾、開羅、柏林、布魯塞爾、曼谷、華盛頓10月11日電 記者曲頌、屈佩、馬菲、黃培昭、花放、方瑩馨、趙益普、張夢旭)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2日 03 版)
(責編:楊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