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早晨是心梗高發時段 專家聶紹平:應第一時間通血管
日期:2020-12-18 09:19:13 來源: 點擊:
近日,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癥中心主任聶紹平在線直播,為大家講解冬季、早晨因何被稱為心梗高發的“魔鬼時段”、最佳治療手段以及康復階段家屬的護理注意事項等問題。
聶紹平表示,心肌梗死發生與季節、時間段確有一定關系。以季節來說,秋冬季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高;以星期來說,一周內周日至周一發病率稍高;以時辰來說,每天早6點至中午12點,這個時間段總體來說要比其他時間段發病要多一些,為高峰時間段,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魔鬼時段”。
每日早6點至中午12點這個時間段心梗高發,首先是因為,患者醒來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血壓狀態比較高;第二,這時間段血管更容易痙攣,血液粘滯度變化;此外,還有其他影響因素。總體來說該時間段比其他時間段心梗發生率高1.2-1.4倍。
聶紹平提到,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有一些征兆。第一類為新發生的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癥狀加重,心絞痛癥狀往往是發作性的胸痛、胸悶,有部分人表現為牙疼、胃疼或者左上肢的疼痛。第二類表現為呼吸困難、憋氣。往往不容易與呼吸系統疾病鑒別。第三類表現為心慌,可表現為心律加快或心律慢。第四種表現更不典型,如高齡患者可能表現為惡心、嘔吐、冷汗等。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平常抽煙多、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聶紹平認為,心梗患者癥狀不典型的時候,首先不要慣性地考慮是其他器官系統疾病,作為醫務人員,一定要善于識別高危人群,及時為高危人群做心電圖、心肌酶學查,必要時可做冠脈CTA除外冠心病。作為患者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不要“總想著自己不會患心臟病”而耽誤就診,或者因為“怕麻煩別人”或“錯誤報警”而未能及時呼叫親友協助或救護車,尤其是在出現高度疑似心肌梗死癥狀時更應當機立斷,盡快呼叫急救系統轉運至條件較好的心臟中心。
聶紹平提到,心肌梗死發生后最好的治療手段是盡快地到有條件的醫院做急診介入治療,把血管開通。如果在很偏遠的地方,兩個小時以內到不了大的醫院,也可以先使用溶栓藥物,但無論溶栓是否成功,均應立即轉運至有條件做急診介入的中心接受造影和急診介入。
家屬在患者發作急救、術后的護理、康復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懷疑自己得了心梗后,要第一時間告知家屬幫助。第二,家屬、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把就診的時間縮短。第三,患者心梗后,家屬要盡快配合醫務人員溝通完成談話簽字等手續,讓患者盡快上臺接受介入治療。此外,開通血管出院后的護理,患者需要在家屬協助下嚴格遵循醫囑進行康復治療。
(責編:許心怡、崔元苑)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開加濕器=吸霧霾? 水霧顆粒物非PM2.5
下一篇:年輕人怎么做才能遠離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