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龍舟競渡祈祥和
日期:2020-06-28 16:57:29 來源: 點擊: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宋代詞人黃裳在《減字木蘭花·競渡》中用寥寥數語,描述了古時端午龍舟競渡的磅礴氣勢與熱烈場景。時至今日,在河湖縱橫交錯的江城安慶,賽龍舟仍是歡慶端午的重要習俗之一。
緊鄰城區的宜秀區白澤湖鄉,在安慶民間有著“水鄉白澤”之稱,境內擁有破罡湖、羅家湖、白澤湖等大小不一的數個湖泊,龍舟賽是當地每年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廣的活動。今年68歲的王貴彬是鄉里正在籌辦的龍舟協會負責人,對龍舟懷有深厚的感情。自小看龍舟賽長大的他,14歲就開始擔任劃手,后來又擔任舵手,直到快60歲實在劃不動了才離開了龍舟賽場。對龍舟賽中的各種習俗“講究”,王貴彬了熟于心。據他介紹,在白澤湖鄉,賽龍舟中最特別的一項賽事為“敕龍”,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二至初四之間進行,每年,由某一戶或是某幾戶人家承辦“敕龍”儀式。儀式當天一大早,村民和龍舟隊員們集中到龍船屋前,擺上香案,焚香叩拜,進行祈福,一番儀式后,將“龍王爺”請上船,龍舟方可下水。這樣的一艘龍舟下了水,才意味著新的一年里,白澤湖鄉的龍舟賽正式開鑼。
一條龍舟中一般有劃手、鼓手、鑼手及舵手,其中對舵手的要求相對較高,一條龍舟最寬處不過一米,窄長的造型下要保證龍舟快速平衡地前進,需要舵手對風向、轉彎等干擾因素有著純熟的判斷力,劃手決定著速度,鑼手、鼓手則引導著氣勢與節奏。各司其職,有序分工,才會有龍舟競渡的歡騰場面。
龍舟有大小之分,大的能坐58人,小的能坐22人,但如今不論大小,在白澤湖鄉幾乎每個村民組都有一條龍舟,全鄉目前約有120條龍舟。端午節前,遠在他鄉的游子們會紛紛趕回故土,觀賞龍舟賽事。從2017年開始至去年,白澤湖鄉連續舉辦了三屆龍舟文化節,參賽隊伍從鄉里拓展到全區,龍舟賽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歷久彌新的文化傳承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亙古不變的文化內核。
上一篇:【安徽日報】安慶宜秀區助困難職工脫困
下一篇:【學習強國】宜秀區:80后科干守初心,擔使命,戰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