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大龍山北麓的白林村,現有37個村民組、1104戶3948人,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確權3300畝,山場4462.5畝。白林村是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鄉。由于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后,缺少引領一方的產業帶動,白林村于2014識別為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戶232人。
宜秀區政協幫扶白林村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組織機關干部深入白林村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群眾等形式,詢問貧困戶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詳細了解村情,理清幫扶思路。針對白林村實際,制訂了以“五個依托”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舉措。
依托“兩鄧”故居,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開展故居周邊環境整治。一期投資390萬元,用于改水改廁、故居門前道路拓寬、下水道建設,共拆遷房屋5戶1091.5㎡。二期拓寬楊白公路、澆鑄瀝青路面25公里,總投資達2200萬元。做強做靚“兩彈元勛”紅色旅游品牌,使故居年接待能力達到百萬人以上。
依托傳統水稻產業,注重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成立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種糧大戶8戶,流轉土地2950畝。通過合作社帶動,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讓農民進城務工,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特別是貧困家庭收入。
依托傳統茶產業,先后建成獅山、龍云、鄧沖三個茶葉基地共二千余畝,所產“龍山雨露”茶,品質好、銷路暢,取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同時也帶動農戶門前屋后庭院經濟的發展。
依托龍云生態農莊,打造田園綜合體。區政協引進龍云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建成田綜合體四百余畝。以臺灣紅心火龍果為主體的百果園,實現了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帶給市民集觀賞、采摘、品嘗于一體的農家休閑體驗。
依托鄉村振興,全面提升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區政協累計投入資金二十余萬元,并爭取項目支持,先后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3個,實現了村組道路通達,網絡、自來水暢通。根據白林村“書畫之鄉”、“黃梅戲鄉”的優勢,幫助組建墨香劇團和農民書法協會各一個,使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大餐。
通過以上舉措的實施,使白林村產業得到大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4年不足5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51萬元。紅色旅游、水稻合作社、茶葉及龍云公司共帶動75戶貧困戶年增收三十余萬元,2017年通過各級驗收實現了村出列、全村貧困戶脫貧的目標。同時通過幫扶工作的開展,也進一步夯實了脫貧成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汪浩濤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