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案子終于調解好了,要不太可惜了”宜秀區法院道交團隊工作微信群里收到一條書記員發來的感慨。原來,是一起交通事故,車主的保險公司與傷者在法院組建的微信群里經過多輪調解,最終只在鑒定費和訴訟費3000余元上還存在爭議,原告認為自己受了傷堅決不同意承擔部分費用,車主又稱疫情影響導致他不能出門要債,身上只有1000多現金。
“訴訟費和鑒定費是侵權人應該賠償的費用,我們一貫堅持這樣的裁判規則。特殊時期,原告也請多擔待一些,保險公司給的方案和判決差不多,如果調解成功,差不多一周就能拿錢了,這疫情還不知道到什么時候能結束,堅持判決也會耽誤時間,你們看呢?”法官認為這個案子如果因為3000元調不掉太可惜了,決定和當事人“磕”下去。
最終,保險公司在賠償項目上做了一些調整,車主也同意加一點錢,傷者考慮到特殊時期也愿意讓一步,才出現了開頭一幕。有結果了,大家又在群里溝通著賠償款的給付時間、賠償賬戶、協議的簽署這些細節。
2020年1月以來,該院道交團隊已受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近300件?紤]到春節假期,該團隊為了不影響當事人權利,在春節前對已受理的200余起案件進行了排期送達,準備假期結束后迎來庭審大爆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該團隊原本的計劃,該團隊負責人隨即要求各案件書記員梳理手中案件。對必須要鑒定的案件,通知延期。對已有明確訴訟請求或者有調解意向的案件,要求各書記員與原告代理人、保險公司理賠經理在微信上添加好友,一邊通知延期,一邊以“一案一群”的工作模式開展調解工作。
該團隊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有條不紊的開展著調解工作,已建立微信調解群近50余個。該團隊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手機不離手,有的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因為案件材料不在身邊,書記員需要將起訴狀及證據材料拍照通過微信群發送給保險公司理賠經理,有的已經對案件有了初步調解方案則需要案件承辦人對費用承擔進一步明確,有的對傷殘等級有爭議又需要法院工作人員從法律角度做各方工作。各個工作人員的微信都是熱火朝天的聊著,在這個特殊時期,用自己強大的朋友圈,讓工作不因疫情停下腳步。(吳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