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國公布的多個經濟指標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20年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 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近1萬億元人民幣。
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經濟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強大的韌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意義尤為重大,將為全球經濟增添新動能。
2020年12月3日,北汽昆明基地新能源車輛生產線。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上的各國經濟增長地圖顯示,2020年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呈現負數,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俄羅斯列格努姆通訊社評論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幾乎所有國家經濟下滑,與之相比,中國經濟增長2.3%的表現可謂出色。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強勁復蘇、實現增長,凸顯中國防控疫情取得的成就。當大部分國家的制造業因為疫情陷入停滯時,中國率先復工復產,從而能夠大量生產并出口醫療物資和居家辦公設備。
英國路透社報道說,中國采取嚴格措施遏制病毒傳播,從而更快控制疫情。與此同時,國內企業加速生產,為許多受疫情困擾的國家供應物品,也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
2020年4月30日,來自中鐵七局的建設者在武漢武九北綜合管廊工程施工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除了GDP,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數據也非常亮眼。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FDI總額約為8590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縮水42%。中國FDI逆勢增長4%,達163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路透社評論說,中國在2020年吸收外資逆市上升,有望于2021年繼續增長。作為“雙循環”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外資加速流入是大勢所趨。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文章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和巨大消費人口吸引眾多國際消費品牌、汽車制造商和金融機構來華開展業務,而中國放寬外資準入推動了這一趨勢。
2020年11月20日,中歐班列(中國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駛出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德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中國經濟的超強韌性、消費升級趨勢,以及中國在電動化和數字化領域的創新,都讓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很有信心。”
2020年11月2日,中鐵十一局工人在新建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建設現場施工。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高級研究員哈拉斯表示,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去年全球經濟將萎縮5.7%,而世界銀行現在預計的萎縮幅度約為4.3%。
德國《經濟周刊》刊文說,中國經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國正在引領全球經濟復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報道說,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將助力整個亞洲地區經濟加速復蘇。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