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民政局:推深社會救助“兩聚焦三提升”做實“解憂暖心傳黨恩”工作
日期:2021-09-06 09:13:19 來源: 點擊:
宜秀區民政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按照省、市民政部門有關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部署,聚焦困難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提升社會救助辦理實效,提升第三方購買服務水平,提升民政服務對象幸福指數,全方位、多層次推深做實“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
聚焦困難群眾,提升社會救助辦理實效。一是實行社會救助流程再造,源頭把關提高工作效能,重點督查指導全區“社會救助”自三項審批權下放后審核審批程序是否規范,是否采取行政手段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在傳統入戶核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的基礎上,經申請人及家庭成員授權,通過安徽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查詢申請人經濟狀況,同時動態跟蹤、復核低保對象家庭情況,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二是重點提高對困難群眾的低保申請辦理時限,無論是否通過審批都要及時答復申請人或委托人,低保工作是否公開、透明,是否落實長期末端公示。三是重點整治“人情保”“關系保”“錯保”“漏保”,對收到的新增申請低保家庭材料,嚴格進行初步審核,民政辦工作人員會同村干入戶調查核實,摸清生活狀況、就業情況、身體狀況、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并留下影像資料,確保真實性。同時,按照相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對不符合納入低保的類別進行再次核查清除,做到“不漏保 不錯保”及時將因家庭條件好轉、婚嫁、就業、死亡等原因及時將166人取消民政政策保障。
聚焦群眾關切,提升第三方購買服務水平。一是結合“情滿江淮 共享小康”社會救助品牌創建工作,聚焦困難群眾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進一步推動社會救助以資金、物質為主向開展照料服務、心理疏導、精神慰藉、技能提升、社會融入等方面延伸,提升第三方購買服務水平。結合困難對象需求,開展紓困解難服務,先后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形式開展社會救助入戶項目、農村特困散居對象夏季送清涼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拓展社會救助的外延,進一步兜底兜牢民政民生保障,提高特困供養人員救助水平,著力改善老、弱、病、殘等等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切實解決視覺貧困問題。二是走訪慰問傳達黨對困難群眾的關懷。通過上門走訪,第一時間掌握困難群眾生活情況和基本需求,及時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等問題,利用走訪宣講黨的民生政策,教育引導困難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憂解難,積極謀劃、有序開展“夏季送清涼”等暖心活動,用實際行動溫暖民心。專項活動以來,截至8月31日,全區已累計走訪慰問低保、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3542人次,采用物資+資金相結合,折合支出資金46.46萬元,其中走訪慰問困難老黨員23人支出資金0.396萬元,關愛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7人支出資金0.182萬元,經走訪后解決個案問題9個。
聚焦群眾關切,提升民政服務對象幸福指數。一是加大政策宣傳教育力度,讓“群眾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通過政策送到家行動不斷提高民政服務對象知曉率和幸福指數。按照省市民政部門送政策上門工作要求,開展政策找人,針對低收入家庭中因病、因殘,因學等原因致貧致困的預警監測戶、邊緣戶等特殊困難家庭,主動進行摸排復核。二是加強與殘聯、人社、醫保等部門對接,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排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的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黨員、老黨員、烈士遺屬等特殊困難群眾,密切跟蹤脫貧監測戶、重病重殘家庭,實行按戶施救和按人施救相結合的分層分級救助模式,通過入戶調查、核實家庭收入及支出情況,對這些家庭,通過核減剛性支出,及時上調了家庭最低生活月保障金額,結合重大疾病、教育支出等臨時救助有效解決了這些困難群眾在就醫、就學方面的困難,將106人因病、因殘、因災等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政策保障范圍,保障了他們家庭的基本生活。通過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使民政服務對象家庭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撰稿人:王晶晶、余虎豹 審稿人:方勁松)
上一篇:宜秀區民政局:送愛心惠民心用真心持續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
下一篇:宜秀區召開預算一體化會計核算云培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