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嶺鎮基層話民生:稻花香里話豐年,高標田間話民生
日期:2021-11-16 11:16:00 來源: 點擊:
我叫胡忠付今年73歲,來自宜秀區羅嶺鎮花元村,與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
說起我們花元村的農田我有很多的感慨。昔日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是全程機械種良田。花元村位于宜秀區北部,處于宜秀、桐城、懷寧三地交界處,地處丘陵地帶,有3600多人口,耕地3500多畝,田塊小而分散且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南北落差數十米,很難實施機械化耕種,加上農田水利設施落后,很多田塊引水灌溉難度大,旱澇難收。長期以來,村里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種田大戶只是揀好耕種的田進行耕種,由于田地流轉金低,種植規模不大,造成農田出現大面積拋荒。土地利用率不高,也成為制約集體經濟的主要原因,做為一個祖祖輩輩種地的農民我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比我們更著急的還有花元村的“兩委”班子,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東風下,農田建設民生工程終于在我們花元村落地開花,從去年底開始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建設改造農田800畝,總投資90余萬元,主要涉及胡嶺、洪莊、程咀等6個村民組,收益人口1100余人。
為了高質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花元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目標,堅持科學謀劃、分步推進。在建設前,組織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到的6個村民組共召開了10場小組會,加強與村民的協調溝通,為快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做足前期準備;在施工中,加強宣傳,發動所有村民進行監督,為工程做足質量保證;同時,村里成立了花元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對農田統一流轉、統一耕種,實現了機械化耕種。
在羅嶺鎮農委的督促與指導下,第一批200畝集中連片農田,在今年春耕農時前順利完工,保證了春耕春播的有序開展,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配套了農電,田間道路,渠塘整治。真正把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建成“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效農田。田地整理后,機械化利用程度提高了,既節省人力,又節省水,旱澇保收,今年的糧食豐收在望。
我作為經驗豐富的種田能手也參與到了田間管理中,現在正是農忙時節,我們每天施肥、打藥、插秧、管水的村民有30多人,解決了我們農民的就業問題,每天能有一百多元的工資,全年能增收七、八千元,比我們自己種田收入強得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在村兩委及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按常規測算今年將實現畝產1200斤,單季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20萬元。
感謝農田建設民生工程的好政策,給我們送來了“致富寶”,不僅給我們莊稼人及子孫后代改造了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田畝流轉金翻一番,還實現了大部分在家勞動力的務工增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胡忠付口述 楊俊整理)
上一篇:羅嶺鎮:美麗鄉村 大好黃梅
下一篇:羅嶺鎮羅嶺社區:立足特色產業,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