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織密安全網,筑牢護學崗
日期:2021-11-08 15:35:43 來源: 點擊:
為精準破解平安校園建設中管轄范圍“點多面廣”,警力資源捉襟見肘難題,宜秀區立足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實踐護學崗“3+1”新模式,即每所學校、幼兒園在上放學高峰時段安排不少于4名安保力量參與護學崗。“3”即學校教職工2人+校園保安1人;“1”即政法干警、社居(村)干部、城管隊員、應急隊員、學生家長志愿者等其中1人,統一佩戴“紅袖章”,統一配置防護裝備。努力打造校園“護學崗”多方協防聯控新機制,基本實現學生上學、放學家長“點對點”接送,上學期間全過程“閉環”安全管理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已全部實現專職保安配備、一鍵報警安裝及視頻監控保存達標、校園封閉管理、“護學崗”設置4個100%。
思想認識到位,推進“一盤棋”
宜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平安校園建設,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落實經費保障,提高校園保安人員配備標準,提升校園安防整體水平和防范能力。明確將校園“護學崗”建設納入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必辦件抓好落實。區政府會議多次研究全區平安建設相關工作進展。區委政法委組織調研、科學論證、多方協調,形成護學崗設置基本設想,區公安分局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總結提升、固化做法。區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全區校園安保專題部署會,下發《宜秀區校園護學崗“3+1”建設實施方案》,按照屬地負責、分片包保模式,由各鄉鎮(街道)政法委統籌負責區域內校園護學崗建設,區公安分局與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應急管理局、城管局等六個單位實行分片包保,每個單位負責包保一個鄉鎮(街道),各牽頭包保責任單位負責指導包保鄉鎮(街道)的中小學幼兒園完善突發事件處置應急預案,組織開展經常性、針對性多方實戰演練,在演練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護學崗“3+1”協防運行機制,形成了“政法委牽頭抓總、公安機關帶頭示范、相關部門分頭響應”的“一盤棋”。
工作合力到位,落實“一股繩”
注重在“3+1”護學崗模式中突出“1”的主導作用。區公安分局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布置警力,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警力資源,承擔全區內護學任務最重、情況最為復雜的學校護學任務。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應急局、城管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擬定方案、親自參加護學、親自指揮協調、親自一線督查,同時,廣泛發動學生家長、志愿者、村居干部等社會群防群治力量,積極參與校園“護學崗”。每所學校、幼兒園在上、放學高峰時段保證了不少于4名安保力量參與護學崗,高峰時段前20分鐘到崗到位,加強校園大門及周邊治安、交通秩序維護,確保發生突發情況后第一時間快速處置,筑牢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校園安全新防線。自“3+1”護學崗機制運行以來,全區已投入近1000人次警力、2200余人次群防群治力量參與校園“護學崗”安保執勤,化解涉校矛盾糾紛7起,由政法干警、基層干部、學生家長、社會志愿者等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牢牢擰成了護學保安的“一股繩”。
督查指導到位,防控“一張網”
為確保“3+1”護學崗協防聯控機制運行順暢、落到實處,區委政法委采取“明查暗訪”、“四不兩直”等方式對各單位的工作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明確對工作執行不到位、敷衍了事的單位及個人,一經發現給予通報處理,拒不配合執行發生嚴重后果的由區紀委監委予以追責問責。區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定期調度工作機制,及時聽取匯報、研究解決問題、部署推進工作,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護學崗“3+1”機制運行以來,共組織開展專項督導9次,發現執勤不規范問題13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校園安全防范齊抓共管的局面已經形成,織密編牢了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校園安全“一張網”。
(杜亞會 袁強)
上一篇:宜秀區圓滿完成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下一篇:白澤湖鄉月形社區三點發力優化聯防聯控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