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拋荒地變增收“綠寶盆”
日期:2021-11-18 14:45:35 來源: 點擊:
11月18日一大早,楊滿蓮和社區里的10多位居民一道,來到社區的蔬菜大棚內采摘蔬菜。早上采摘、下午鋤草,一天下來,她能領到80元的工資。年近60歲的楊滿蓮,是宜秀區羅嶺鎮羅嶺社區嚴新組的已脫貧戶,得益于社區的蔬菜大棚項目,2021年5月起她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不僅如此,她還以土地入股,年底參與蔬菜基地的效益分紅。

誰也不曾想到,如今整齊劃一的生態蔬菜大棚基地,以前卻是一片拋荒地。羅嶺社區黨委書記嚴云虎介紹說,我們社區人多地少,大部分水田早已流轉給了產業大戶和龍頭企業,還剩下一些旱地無人問津,成了拋荒地。
今年開始,為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羅嶺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摘帽的根本之策,立足“一村一品”,因地制宜著力探索發展特色產業,主動作為、多管齊下,帶領黨員干部走出去開眼界、拓思路,實地深入多地考察研究,經過多番考察研討,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最終選定蔬菜大棚作為本村特色產業發展主調子,決定在這片拋荒地上“寫一篇”增收致富的“好文章”。
2021年5月,羅嶺社區通過土地流轉,將拋荒地平整成片,建成了20畝蔬菜大棚,全過程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流轉土地有租金、大棚務工有薪金甚至帶地入股。6月份開始,鄉村振興駐羅嶺社區工作隊開始正式駐村,與社區兩委一起,全力推進蔬菜生態園建設,投入370萬元,啟動一、二期項目建設。為了解決種植技術難、經驗不足等問題,專門還邀請蔬菜種植大戶及農業技術專家全周期指導,同時對社區干部、駐村工作隊和群眾進行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目前,羅嶺社區蔬菜基地一期、二期大棚內有育苗區、種植區、管理區等專區,道路、噴灌等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已栽種了豆角、黃瓜、瓠子等蔬菜,蔬菜每天通過貨車運往市區蔬菜批發市場和商超,社區集體每天收益超5000元,社區內的20位居民實現了就業。大棚蔬菜項目,使得拋荒地變成了羅嶺社區集體和居民增收的“綠寶盆”。 “每年兩至三季的蔬菜輪種,預估產值80萬元左右,可提供就業崗位40個,人次200人,受益群眾1000余戶。”羅嶺社區黨委副書記嚴勁文介紹說,截至目前,羅嶺社區已經完成40畝蔬菜大棚建成目標,同時積極謀劃三期、四期及生態蔬菜項目,盡快建成200畝的蔬菜大棚和13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車間,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打造農旅融合綜合體。在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的農業產業鏈上,做實、做強、做大生態茶園、蔬菜基地以及打造旅游觀光采摘一體的新興產業,經營管理大鼓佬150畝土坎茶園,擬建茶旅一體化工程,打造觀光、旅游、采摘等綜合產業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帶動242人受益,社區集體增收預計8萬元,真正實現了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如今村民在產業興旺的映射下,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致富的愿望。老百姓腰包鼓起來了,對幸福的日子也有了更高的期盼。為此,今年羅嶺社區投資170余萬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百姓居住環境,其中包括龍咀道路、柳莊道路硬化工程、鹿鼎山生態養殖園區道路、大鼓佬茶場茶旅道路硬化工程,確保“四好農村路”往居民組全覆蓋、往農戶家門口延伸。在申報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對29個居民組的沿線道路,房前屋后衛生進行常態化的保潔,實施保家塅清淤護砌、當家塘清淤治理以及污水管網改造,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如今羅嶺社區正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兒,在村莊變美變富的路上,這里的群眾心里樂開了花!
(王付紅 方華)
上一篇:吳曙主持召開全區重點項目謀劃推進會
下一篇:宜秀區:建立五抓機制,促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