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建立五抓機制,促鄉村振興
日期:2021-11-19 09:49:02 來源: 點擊:
近年來,宜秀區堅持高位堅持高位統籌、三級聯動、規劃先導、專班推進,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貌、一村一魂”,引導基層加速建設“黨建先進村、產業特色村、生態示范村”,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特色化發展的新路子。
抓黨建引領,壓實了主體責任。該區深入推進農村黨建“一抓雙促”工程,把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第一要務。持續實施紅雁領航工程,通過換屆新選配了21名村黨組織書記,引進了致富能人15人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帶頭人隊伍建設有效加強。區鄉村三級聯動,建立“三級書記牽頭抓、組織部長(組織委員)直接抓、包村干部定點抓、成立專班日常抓”責任體系,擰緊了責任傳導鏈條。
抓目標激勵,激發了內生動力。區政府出臺獎補辦法,對村級集體經濟總量超過50、100、200萬元的和增幅超過20%、30%、50%的,分別實行總量和增量獎補。三年累計表彰100余村次,發放專項獎勵和項目補助近千萬元。對抓村級集體經濟實績突出的村干部優先提拔使用,24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公推比選分別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掛任鄉鎮黨委委員或解決事業編制。
抓學習培訓,提升了帶富能力。編發工作動態專刊,匯編各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政策文件、外地經驗做法等案例資料,做到人手一冊。適時組織優秀村書記到浙江省安吉縣和金華市等“兩山理論發源地”考察,深刻領會其內涵和成功實踐。
4.抓項目帶動,促進了產業升級。通過編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庫,重點扶持6個項目村建設,引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設立產業扶持基金,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釋放“山水經濟”“服務經濟”“物業經濟”“康養經濟”“旅游經濟”等各類型經濟發展的活力,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壯大。現已引入市場主體225家,一大批村(社區)成為創新發展的典范。
抓分類指導,推動了均衡發展。著力開展“雙十”行動,抓兩頭促中間,多管齊下。甄選10個主導產業突出、發展機制高效、經濟實力雄厚、農民增收明顯的村,作為全區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社區),每年增幅不低于20%。對其發展思路、產業定位和項目實施情況公示公開,掛牌示范引路,做到崛起一村、帶動一片。按照集體經濟總量倒排10個相對薄弱村,由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區委常委定點包保,組織區直部門結對,予以資金政策傾斜,集中火力進行攻堅。目前,全區已有4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占比84.2%,預計年底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116萬元。
胡丹
上一篇:宜秀區:拋荒地變增收“綠寶盆”
下一篇:吳曙主持召開區政府第一百二十六次常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