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街道:以特色產業為墨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日期:2022-03-18 12:51:57 來源: 點擊:
宜秀區大橋街道始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總要求,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做到干群一條心,共赴鄉村振興大道。
盤活閑置資產,發展生態產業。“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現鄉村振興也需精準發力。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趨勢下,大橋街道眉山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在選準特色產業、激發產業活力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產業旺、農民富”的目標,以特色產業為墨,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今年,通過多次聯系,眉山村成功與安慶市金蕈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達成一致,該公司在眉山村承租村內閑置土地40畝,主要從事瓜蔞種植,目前項目已完成開墾,月底將進行播種,今年11月份就會迎來豐收,預計每畝產量400斤左右。
該公司負責人陳某堂是大橋街道眉山村人,他心里一直有個愿望,就是希望有能力的時候,帶領鄉親們干一番事業,為家鄉鄉村振興獻一份力。為讓更多的農戶懂得種植技術,陳某堂吸納了周邊30多名農戶和脫貧戶進基地務工,實現月增收4000余元,對想學想種的農戶,他手把手教。明年,該公司計劃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在大橋街道轄區內爭取到更大的種植面積,并全面推行新品種的種植,加快壯大經濟,提高農民的收入。
激發內生動力,發展到戶產業。一直以來,幫扶干部、駐村干部結合村居實際特點,鼓勵脫貧戶發展到戶特色產業,將產業項目直接送到脫貧戶手中,引導轄區內脫貧戶分散養殖蜜蜂、土雞、牛,發展柑橘、荸薺種植,讓脫貧戶多渠道多方式發展生產,實際增產增收。
68歲的蘇某朋有肢體殘疾,他在到戶產業政策的幫扶下,2015年利用房前屋后3畝閑地種植了柑橘,幾年下來,一棵棵柑橘樹變成了“搖錢樹”。2014年他家收入只有6300元左右,現在有了果園的收入、政府特色產業到戶獎補及兒子務工收入,2021年家庭收入能達10萬元,家里日子是越過越好了。2021年,蘇某朋還榮獲“宜秀區致富帶頭人”稱號。
像蘇某朋一樣發展到戶產業的,還有大橋街道三義社區的江某象戶。
江某象家里有兩個孩子,女兒已成家,兒子在讀研究生。他天生聽力殘疾二級,妻子精神殘疾一級。幫扶干部結合江某象家實際情況,精準施策,鼓勵發展到戶產業。說干就干,江某象從安慶養鴨場買來1000只短時間出欄新品種鴨苗。2個多月后,江某象的第一批土鴨出欄了。因肉質好、營養高,深受市場認可和顧客喜愛,如今,江某象日子越過越紅火。2021年銷售鴨子利潤達5萬元,鴨蛋獲利1萬多元,還有政府補貼的到戶獎補5000元。眼下,江某象對今后的養鴨發展有了新的考量。他將擴大養殖場規模,計劃每年出欄4批土鴨,堅持走生態養殖新路子。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我們定能讓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撰稿:杭文媛 審核:方六九)
上一篇:宜秀區:扎實推進林長制,做活“綠”文章
下一篇:白澤湖鄉龍華村:教育幫扶不斷檔 “雨露計劃”潤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