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社會救助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日期:2023-05-18 17:33:03 來源: 點擊:
民政服務對象是最弱勢、最需要關心關懷的困難群體,宜秀區民政局緊盯困難群眾的需求期待,積極辦好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大事,做好群眾關切的關鍵小事,推動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
完善機制低保擴圍增效有實措。優化最低生活保障認定條件,取消戶籍地限制,實現居住地申辦低保;擴大“單人保”范圍,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困難群體給予更多傾斜;推動動態監測及主動發現機制落實落細,適度放寬對家庭收入、財產方面的限制,切實加大低保擴圍增效力度。
大數據運用部門聯合救助有實招。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通過完善社會救助大數據平臺應用功能,及時拓展核對服務范圍,及時和鄉村振興、醫保、工會、殘聯等部門信息共享,對5262名困難群眾進行全程監測,持續做好低收入人口認定工作,及時開展監測居民入戶走訪,實現“政策找人”,充分調動民政社會救助協理員、片長、小組長和單元長等人員力量做到主動發現、及時發現,今年以來及時納入城鄉低保38人、城鄉特困11人,切實將生活困難的群眾納入救助、保障、幫扶。
兜牢底線困難群眾民生保障有實效。1-5月份,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9956人次發放保障資金836萬元;累計保障城鄉特困3396人次發放供養資金301萬元;對4819名低保、特困、低保邊緣等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4.46萬元,發放電費補助8.76萬元,用心用力為困難群眾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兜底中的兜底臨時救助發揮大作為。一是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及時撥付臨時救助備用金52萬元,確保各鄉鎮街道年初臨時救助備用金不少于3萬,鼓勵鄉鎮(街道)開展“先行救助”、“一次審批、分次救助”等救助模式,采取“資金救助+實物救助+轉介服務”的形式,適度提高單次救助標準;二是充分發揮臨時救助的應急、過渡功能,逐步實現從“有沒有”到“夠不夠”的跨越,今年以來救助35人,人均救助金額3014元,及時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撰稿:余虎豹 審核:周義法)
上一篇:區委黨校舉行教學比賽開展崗位練兵
下一篇:宜秀區18個部門聯審把牢村干部“入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