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宜秀區白澤湖鄉最北端的芭茅村,因村內芭茅山得名,而芭茅山又因其曾經植被較少遍布芭茅草得名。近年來,村“兩委”下大力氣恢復植被、修復生態,通過發動群眾、引進企業、自主經營等方式,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在獲評“安徽省森林村莊”后,又在向“國家森林鄉村”邁進。
4月22日,在芭茅村罩子山山腳下的村集體黃桃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一棵棵桃樹已有碗口粗,樹上的桃子已經長到板栗大小,桃林十分茂密。該基地有108畝,2016年由芭茅村引入企業建設并種植黃桃,2022年村合作社正式接手。2023年,基地產出黃桃近6萬斤,創造了15萬元的利潤,這一年,村合作社還在旁邊發展了15畝冬桃,預計2026年掛果。
如今的芭茅山及周邊已是郁郁蔥蔥,結合產業發展,芭茅村實現了綠色蝶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雙顯現。
“我們村有918畝山場,很多年前完全不是這樣的景象,那時小樹幾乎被砍光,大樹只剩桿,連田埂上的草皮都被人扯回家燒火做飯了。”芭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金生說,“大概從20年前開始,砍柴的少了,山上的植被才開始慢慢恢復。后來,我們有意識地恢復生態,發動群眾、引進企業種植經果林,植樹增綠、改善生態。2019年芭茅村獲評‘安徽省森林村莊’。之后,村集體又和企業合股經營,發展了90多畝茶葉,去年,村集體又發展了桔子和櫻桃種植基地。可以說,芭茅村現在已經進入了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狀態。”
在深入推進林長制過程中,芭茅村堅持生態好、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產業,著力提升林業綜合效益。與此同時,該村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提升鄉村綠化美化質量,動員群眾在房前屋后栽種經果林木,參與綠化美化建設管護,打造鄉村“綠色庭院”。
罩子山北部,因為多年前開采石子留下了一個大宕口,宕口在2018年山體修復后初步改變了面貌,植被增加了。2023年11月,芭茅村引入了一家企業,對宕口周邊進行了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打造了一處城市近郊休閑旅游新的目的地——摩瑪空間露營地。該露營地一期建成后,今年3月初開始正式營業,來此團建、游玩、燒烤的游客不斷。記者看到,這里綠草如茵,數十個小帳篷在山腳下依次排開,各項旅游配套設施齊全,一群游客正在這里享受燒烤的樂趣。“原先這里雜草叢生,幾乎沒有人會到這里來玩。經過這么一整治、一打造,這里現在變化很大,就跟風景區差不多了。”在此務工的芭茅村安沖組村民龍勝利說道。
目前,芭茅村還在持續加強森林綠地建設,提升森林質量效益,強化鄉村綠化管護,建設鄉村生態文化,努力申報“國家森林鄉村”。
來源:安慶新聞網(全媒體記者 羅少坤 通訊員 劉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