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在白澤湖鄉大楓社區集鎮菜市場周邊,一間小小的油坊迎來了它一年中最為繁忙的銷售旺季。油坊雖然面積不大,但一直有顧客帶來自家的菜籽或芝麻,排隊等候榨油。小小的油坊里,洋溢著熱鬧非凡的煙火氣息。
踏入油坊,一股醇厚濃郁的油香瞬間撲面而來,令人陶醉。坊主一邊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村民,一邊忙碌著炒籽、填料,嫻熟地操作榨油機。“油坊采用物理熱榨工藝,榨出的油營養成分流失少、清澈透亮、味道香,品質和口感消費者都很認可。節前根據市場訂單的需要,已經壓榨近千斤菜籽油。”坊主王總說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大楓社區圍繞打造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這一目標,在冬閑田上大力發展油菜產業,不斷擴大油菜種植規模。鼓勵和支持農戶實行“水稻+油菜”輪作種植模式,在選種、育苗、移栽、管理等油菜種植環節及時給予技術指導,推廣“良種+良法”,以‘科技+農業’的方式推動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節支增收。2024年,大楓社區油菜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種植大戶9戶,農戶600余戶,產量約100噸,產值約96萬元。
“正品油坊”建立于2023年,采用全新的榨油設備,采取原料區、精濾區、加工區、成品區進行流程化作業,承接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加工業務。“榨油100斤只收取30元的加工費,油餅還可以按市價回收。再也不需要開著三輪馱著菜籽遠道去榨油了,今年我得再多種幾畝油菜。”前來榨油的居民方女士高興地說。
建在“家門口”的油坊,不僅解決了周邊種植戶油菜籽的銷售問題,方便了人民群眾。延伸了農產品產業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帶動了2名群眾就業,每戶增收3000元,推動了油菜種植由“增產”向“增效”轉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汪任歡)